這指的是往日的他。
只是正如孟子所說的那般,二者常常不可兼得,那么今日就讓他舍棄一件吧。
見吳懿臉露沉重的朝著糜旸走去,他背后的一眾官員臉上全都浮現喜色。
他們最怕的便是吳懿對此視而不見。
但只要吳懿有所抉擇了,他們覺得吳懿一定是站在己方這邊的。
他們的自信,來源于往日吳懿的所作所為。
也來源于吳懿的身份。
吳懿在來到糜旸的身前后,他與糜旸對視起來。
以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都盡量避免與糜旸對視,以免被扣上一個不敬的罪名。
只是今日,他不再謹慎了。
對視之余,吳懿繼續朝著糜旸前進。
糜旸身后的丁封見狀,想上前如那日一般阻止吳懿,可是他的舉動卻被糜旸所阻止。
今日的吳懿顯得格外膽大,但這樣的吳懿卻讓糜旸有種重新認識他的感覺。
糜旸知道吳懿近前是有些事要問他,他便沒有讓丁封阻止吳懿。
今日閱兵之時,為以防不虞,他內身是穿著精甲的。
在沒有阻攔的情況下,吳懿很快就來到糜旸的身前。
看著近在遲尺的糜旸,吳懿將內心中的最后一個疑問問了出來。
“牧伯往日所為之事,皆是為了今日嗎”
杯酒釋兵權,嚴刑處置逆將,包括話語中警醒自己等等。
一環扣一環,步步緊逼,及至今日的閱兵耀武。
今日的閱兵是為耀武不錯,但糜旸耀武的對象卻不止關中的曹真。
在往日中吳懿只以為糜旸是為了大權獨攬,但很顯然他的這個想法是大錯特錯的。
面對吳懿的這聲詢問,糜旸沉思一會后,他答道
“既為今日,亦為來日。”
糜旸話語中今日指的是三長制,來日指的會是什么呢
想必就是實施三長制后,那個不一樣的梁州吧。
得到答桉后的吳懿臉上流露出笑容。
他馬上面對著糜旸后退,及至退到了鄧艾的身前時,他用力一揮衣袖,然后以極為標準的臣拜君姿勢對著糜旸深深一拜。
與此同時,一聲來自于老將康慨激昂的喊聲響徹于寬闊的高臺之上。
“臣附議”
吳懿的高喊雖只有三個字,但卻充滿了力量。
或許以往他的路都走錯了,那今日就讓他重新抉擇吧
希望一切還來得及。
當吳懿喊出附議的話語之后,高臺上的眾多臣子臉上全都浮現驚詫莫名的神色。
這怎么可能
吳懿他也是世家子弟呀
吳懿的一句附議,擊碎了高臺上眾多官員內心中的依仗。
其實他們并沒有依仗錯,只是他們卻忘記了一點。
那位以民為先的諸葛公他也是世家出身,包括追隨糜旸的那些心腹大臣中,也不乏世家子弟。
亂世是渾濁不堪的,但是在渾濁的亂流中,亦總會有著幾顆明珠浮現。
曹魏有過,東吳有過,滿懷理想的季漢自然也不會缺少。
在震驚之后,有一部分官員因為吳懿的選擇而猶疑不定,畢竟吳懿的身份地位擺在那里。
若是他堅定反對糜旸的三長制,以他的身份地位眾多官員就會齊齊團結在他身邊反對糜旸,這也是糜旸不想看到的局面。
政治行為,就是要拉一派打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