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見風使舵,一向也是世家豪族的一個特性之一。
而在說完這一點后,糜旸接著又提出至關重要的一點。
“關于三長,孤會一一委派受有軍傷的將官擔任,你們要好生協助他們開展工作。”
聽到糜旸所說的這一點后,那數十官吏的臉色齊齊大變。
相比于糜旸提的第一點,糜旸所提的第二點言語更加簡短。
但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話,卻直接擊碎他們心中的最后依仗。
任官權。
為何方才一部分官員,會在看到吳懿的選擇后開始產生動搖呢
根本原因在于他們知道,當吳懿不為他們出頭時,這場沒有硝煙的大戰,糜旸便已經取得大勝。
大勢在糜旸,再加上自己的家族不是如蕭普等人的家族一般家大業大,所以他們不愿意與糜旸硬碰硬。
而除去這個根本原因之外,還因為他們預料到了一點。
那便是雖然三長制會對梁州的世家豪族造成重創,但從長久來看,他們未必不能從中謀利。
就如世家豪強本就沒掌管賦稅、人口的權力,可他們卻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是因為他們可以安排親近的人,擔任掌握這樣權力的人。
畢竟當世讀書的人就那些,大多就出自各大世家豪族。
而要想成為政府官員,讀書識字是最基本的。
在這一點客觀條件之下,長久下去,擔任地方政府各個要職的人基本上都是一個圈子出來的。
況且三老本就有向地方官府舉薦賢才的權力。
這些官員心中想的便是,或許他們現在不能對抗三長制,但數十年之后呢
一旦等頭上的這顆烈日消失,那么縱算改變不了三長制,也可以改變具體實行制度的那些官吏。
這種事他們早就駕輕就熟。
甚至操作的好的話,可能都不用數十年那么久。
可是他們心中的這個心思,卻在糜旸的這個安排之下化為烏有。
當世之中除去士族出身的人會識字之外,軍中的將官大多也是會的。
糜旸將那些因戰受傷的將官委任為三長,從客觀上來說,是完全具備實施條件的。
最重要的是,糜旸的大軍對他何等忠心他們方才都看見了。
軍人皆有血性,又對糜旸忠心耿耿,他們以后怎么將他們變成自己的人
找死嗎
想到這一點后,這數十官吏雖心懷膽顫,卻也盡皆面面相覷起來。
他們知道一旦他們同意糜旸的這一點要求,那么三長制就會徹底成為一道道鐵索,將他們的命脈牢牢鎖住。
不說天下間其他地方,就單單在梁州一地,他們再難以恢復往日呼風喚雨的日子了。
真不愧是陛下與丞相的弟子,這一招釜底抽薪都想的出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