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還是有不少識時務的官員的。
糜旸招手讓丁封搬來一個馬扎。
漢代士人的坐姿是標準的跪坐。
只是在這個時代,馬扎這種類似于后世椅子的產物,已經開始在漢代的貴族之間流行。
相比于當世人,來自于后世的糜旸,當然會對馬扎這種產物情有獨鐘。
禮服的繁重讓糜旸久站有些不舒服,所以他便想坐在馬扎上,與這些愿意服從他的官員的談談。
在糜旸坐在丁封取來的馬扎之后,法邈,李嚴等一眾大臣就齊齊來到糜旸的身后站立。
他們與糜旸一同看向跪地的那些官吏。
面對這一幕,那些官吏心中的恐懼更甚。
一個糜旸的眼神威壓已然讓他們無法承受,現在還憑空多了許多道審視他們的目光,這更讓他們受不了了。
幸虧糜旸沒有讓他們久等,在坐下后糜旸便看著他們說道
“第一你們皆是我梁州的股肱之員,也多是梁州個郡縣的世家子弟。
三長制雖利國利民,但百姓多蒙昧,等州府正式頒布三長制并實施至各郡縣時,你們要好好開導百姓。
不要讓他們在奸人的挑撥之下,生起對三長制的惡感。”
糜旸口中說的百姓多蒙昧不是詆毀,乃是當世的真實現狀。
當世的絕大多數百姓連正式的名字都沒有,更別說認字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就很容易受到有心人的挑撥,例如那些在地方上擁有強大影響力的世家豪強。
其實這一點也不全是百姓不識字的結果,會有這種結果還因為人有很強的從眾心理。
后世的教育已經算十分普及,但還不是各種謠言滿天飛。
而造成謠言流傳的,也往往是擁有龐大粉絲量的部分“自媒體”。
有著三萬精銳在手,糜旸是不懼地方上發生動亂。
只是糜旸并不想讓百姓被一些居心不軌的豪強世家利用,從而白白丟掉性命。
所以糜旸的這個安排就很有必要。
糜旸深知三長制對百姓肯定是有好處的,一旦三長制真正在梁州普及開來,老百姓會從心底里擁護這個制度。
但是在一開始,糜旸也必須謹防一部分不死心的豪強世家搗亂。
而要想避免那些豪強世家弄出糜旸不愿看到的事,從目前的情勢來說,最好的辦法便是拉一派打一派。
豪強世家在當地是有很強的影響力不錯,但這種影響力是共同擁有的,并非一家一姓。
既然如此,糜旸便可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或許這樣做并不能完全讓老百姓,一開始就相信三長制。
但是只要讓眾多老百姓心中產生疑慮,讓他們對三長制保持一個懷疑觀望的態度就好。
反正時間的推移,憑借著三長制的優越性,老百姓會知道該站在哪一方的。
糜旸如此做,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分化梁州的豪強世家的勢力。
若整個梁州的豪強實力全部聯合起來,那對糜旸的確是有威脅的。
但只要他們之間無法抱團,那么糜旸就會立于不敗之地。
當數十官吏聽完糜旸的話后,盡管他們中的有些人也猜出了糜旸的心思,但是為了保命,他們也都齊齊應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