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這兩個事例可以看出,若有名將指揮妥當的話,險峻的地形也是可以通行大軍的,這其中當然包括子午道。
畢竟劉備,法正、曹真,曹魏等名臣,他們又不是傻子。
只是要想在險峻的地形中行駛大軍,有一點至關重要,那便是要有強大的國力所支撐。
逢山搭棧,遇水搭橋,這簡短八個字背后所代表的,是數之不盡的錢糧耗費。
當年的漢中之戰持續一年多,其中真正將益州國力損耗殆盡的,其實是劉備奇襲定軍山的舉動。
“男子當戰,女子當運”這句話便是因為此而產生。
而曹真在歷史上有膽量敢從子午谷行軍,完全就是因為他背后有整個曹魏的國力在支撐。
所以諸葛亮否決子午谷奇謀的關鍵在于,就不提魏延能不能順利走出子午谷,就說單單攻打長安這一事,帶的士卒及攻城器械少是不頂用的。
可是若是帶的人多,當時的季漢國力卻不允許。
當時季漢真要有那國力,諸葛亮早就直接平a過去了,還搞啥奇謀。
子午谷行軍對于曹魏來說是個可行之法,對于季漢來說,完全就是空中樓閣。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糜旸才特地在子午谷布置防務。
子午谷行軍不是季漢進攻的專屬,曹真要是攻打漢中,他是完全有可能從子午谷進攻的。
歷史上曹真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是他正好遇上連綿的雨季,導致本就難行的子午谷道路完全崩壞。
只是身為梁州牧的糜旸,不能將漢中的安危寄托在虛無縹緲的天時卷顧之上。
在布置好這兩點保證漢中的外部環境無憂之后,糜旸便開始加快速度與臣下開始商量起均田制的具體實施步驟。
盡管當世華夏民族的主要農作物是粟米,而且粟米這種農作物在亂世中對于軍事的加成很大。
但以梁州的地理條件,并不適合廣泛種植粟米。
梁州因為靠近關中,再加上本身的地理因素,所以它境內的主要農作物便是冬小麥。
冬小麥顧名思義,乃是秋冬之際播種的一種小麥。
現在中秋已過,馬上就要到冬小麥的種植日期了。
在此之前,糜旸必須先將相應的土地改良制度給施行下去。
不破不立,破的事情前半個月糜旸一直在做,現在是他該做立的事情的時候了。
在糜旸的州牧府中,有著上百位的小吏手捧文書在進進出出的小跑著。
從他們臉上焦急的神色可以看出,他們手中的文書都是至關緊要的。
這樣忙碌的一幕,在過去的半個月之間,每日都在上演著。
隨著眾多地方豪族的毀滅,三長制已然在梁州開始茁壯成長。
在完全忠于糜旸的三長的仔細排查、梳理之下,大量的被蔭庇的人口以及被侵吞的良田,開始化為一道道文書飛速送往糜旸的州朝之中。
甚至由于被蔭庇的數量過多,往往一個縣之中,每日報上來的數量都在實時更新著。
就連精通政務的呂,在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瞞報數據后,他都不禁下意識的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