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楊阜楊阜點頭,姜維便接著說道“然孫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既然漢中地勢險要,我軍不易拿下,那我軍為何不先謀后交,令敵軍自潰呢”
聽到姜維這么說,楊阜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
楊阜示意姜維繼續說下去。
在楊阜的示意下,姜維的聲音越發明亮。
“漢中地勢之險峻,世所罕見,糜旸之善兵,亦天下少有。
然戰者,非只交陣之道。
自建安二十四年以來,南賊數年連番大戰,荊益二州民力耗損嚴重。
因此緣由,故在去年南賊取得襄樊會戰勝利后,并未繼續北進,反而固守疆土以圖休養生息。
國力之不足,這是南賊之死穴。
然南賊之死穴,卻是我朝傲然天下之根本。
凡戰者,當以己長攻彼之短。
既然南中將亂,我軍可借助此時機,暗中協助南中諸軍擴大軍勢,令益州動亂無限擴大。
南賊國力疲弱,去年又多放歸軍士歸田,想來現今益州兵力定然不足。
南中地勢之險峻不下于漢中,且南中地處偏遠,瘴氣橫行。
劉備縱然舉大兵恐怕也不能短時間內鎮壓南中義軍,更何況現如今益州兵力不足乎
益州乃南賊根本,益州之長久動亂,勢必為劉備所深為憂慮。
憂慮之下,劉備見益州兵力不足以快速鎮壓南中動亂,勢必會從他處調兵,使君以為劉備最終將從何處調兵乎”
姜維的最后一句話似是詢問,但答桉卻是顯而易見的。
“以我預料,劉備必將從梁州調兵。”
聽到姜維的這個判斷,楊阜臉上也流露同意之色。
劉備現在滿打滿算只擁有三個州,其中軍力最強的分別是梁州與荊州。
相比于荊州,梁州離益州更近,很明顯從梁州調兵更為方便快捷。
畢竟荊州雖然也有重兵,但是荊州面對的敵人實際上有兩個。
況且正如姜維所說,劉備政權的國力本就不足,他又怎么可能千里迢迢從荊州調兵呢
而如果一切都按照姜維所推算的那般,劉備最終將從漢中調兵的話,那對魏軍來說的確是一個大好時機。
漢中地勢險峻不錯,但漢中也有個很顯著的特征,那就是需要防備的地方不少。
姜維在來到陳倉后,第一件事便是察看了許多關于漢中的情報。
當年劉備拿下漢中后,法正與諸葛亮為了讓漢中成為牢不可破的壁壘,便建議劉備在漢中加強防備。
法正與諸葛亮的具體辦法便是在漢中的各個險要關隘留重兵以抵抗外敵,并且各個關隘可以左右呼應。
這個辦法的好處就在于,一旦有外敵來犯漢中,別管敵人來的有多少,他們都會被漢中那一道道嚴密的防線給阻擋在漢中之外,不得寸進。
這道防線在歷史上是用無數魏軍的生命,來證明他的成功性的。
歷史上曹爽率大軍南征卻被王平打的一愣一愣的,除去王平本人指揮有方之外,法正與諸葛亮布置的防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當初魏延敢說出“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這番豪言壯語。
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那一道道嚴密的防線,給了他很大的底氣。
而歷史上之所以季漢會滅亡,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法正與諸葛亮構造的漢中防線被內部人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