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人皆知鄧艾偷渡陰平是一個神來之筆,吹響了季漢滅亡的號角。
但許多后世人不知道的是,在原先法正與諸葛亮設置的漢中防線中,陰平是留有重兵防守的。
若是歷史上的漢中防線不被季漢內部人破壞,鄧艾有什么膽子偷渡陰平
別說鄧艾了,就是鐘會能不能拿下漢中還是未知數呢。
或許姜維不知道歷史上的種種事例,但他是知兵的。
法正與諸葛亮所布置的防線深得周易“重門”的精華,他知道這樣的防線旁的不說,抵御住來犯的敵人是不難的。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姜維認為要想拿下漢中,第一要務就是要破壞現今漢中的防線。
至于該怎么破壞那層層嚴密設防的防線呢,其實也很簡單。
那便是讓漢中的兵力大大減少。
現今漢中的防線要想發揮效用,有一個很大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漢中要留有重兵。
唯有重兵,才能守住漢中嚴密防御網的每個連接點。
若一旦漢中的兵力不足的話,那么漢中的嚴密防御網的某個關鍵節點肯定會出現紕漏。
到那時候魏軍就可以以強大的軍力,以點破面,從而瓦解整個漢中的嚴密防御網。
姜維不知道的是,他現在的構思正是歷史上鐘會采取的辦法。
而歷史也證明了,姜維的這個想法,只要實施的好,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
或許楊阜沒有姜維的天賦,想不出這樣一個以點破面的辦法。
但是在姜維的解釋下,楊阜也漸漸回味過來姜維這個策略的精妙之處。
畢竟楊阜也是當世智士,況且論對漢中的了解,他更在姜維之上。
在知道姜維“以點破面”的辦法的確有可行之處后,楊阜眼中欣賞之色再也不加掩蓋。
以往漢中那嚴密的防線,令多少大魏智士感到無可奈何。
沒想到現今卻是姜維這樣一個年輕的校尉,想出一個策略來破壞漢中的防線。
幼麟之稱,果名不虛傳。
只是在欣喜之余,楊阜心中還是有些疑慮,楊阜開口問道“伯約所言上兵伐謀,吾已是知曉。
那伐交一事又從何談起呢”
面對楊阜的詢問,姜維繼續自信地開口答道
“若想讓劉備抽調梁州兵力回益州,那么南中的動亂能否持久便是關鍵。
南中四郡,各有首領。
若南中四郡之首領能團結一致,一同對外,那么南中之動亂,才會如我方才設想一般長久。
只是人心有異,在沒有外力的引導之下,恐四郡首領無法做到這一點。
所以維建議我朝當派出一名使者前往南中,以金銀賞之,以爵位誘之。
只要南中四郡首領能接受我朝的封拜,那么名義上他們便同為魏臣,如此一來,他們之間各自為戰的可能便大大降低。
另外有使者在南中,一旦南中四郡首領之間產生嫌隙,使者可借助我大魏之天威從中調節,從而不致被敵人有機可乘。”
聽完姜維所說的這番話后,楊阜眼中的欣賞之色愈發濃厚。
只是今日姜維給他的驚喜還不止這些。
在說完以上的話后,姜維繼續對楊阜建言道
“伐交者一為派使者前往南中,二為派使者前往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