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初將一眾司聞從事分派出去之前,為了讓將來收到情報時能更及時,糜旸特地將眾司聞從事按照地域進行分門別類。
在眾多的分類中,無疑是從屬于長安的司聞從事級別及重要性最高。
長安作為曹魏關中都督區的治所,若是魏軍要想開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話,那么長安肯定是不會沒有任何異常的。
所以當糜旸聽到長安司聞從事有要事稟報后,他立馬意識到魏軍要有大動作了
想到這一點,糜旸馬上命丁封將那位司聞從事帶進來。
與糜旸同時聽到這個消息的還有法邈。
糜旸此次出巡所帶的精兵強將并不多,目前在他身邊,能時刻陪伴在他左右及能與他參與機密事務討論的,也唯有法邈一人而已。
法邈在聽到這個消息后,他腦海中也浮現起與糜旸一模一樣的猜測。
只是相比于糜旸,法邈的臉色更為沉重。
若魏軍真的有所異動的話,那么現今的大漢可真是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呀。
并沒有讓糜旸與法邈等多久,那位來自長安的司聞從事就被丁封從帳外帶到糜旸身前。
這位司聞從事是糜旸的族人,那么糜旸自然是認識他的。
按輩分論,糜旸還得尊稱他一聲族兄。
只是糜旸現在的身份不同以往。
所以哪怕有著血緣關系,這位司聞從事在見到糜旸的那一刻,便馬上跪倒在糜旸的身前,急忙將華安要他稟報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告知給了糜旸。
而在聽完華安收集到的情報之后,糜旸臉上浮現凝重之色的同時,法邈則是直接從坐席上站了起來。
“敵軍正在大肆收集藥材,以被收集的藥材估算,敵軍或動兵三萬以上”
華安要這位司聞從事轉達給糜旸的情報,不是單單就這一句話。
可就是這么一句話,足夠引起法邈的震驚了。
魏軍的舉動代表著他們正在醞釀著一場大仗。
或許關中魏軍的敵人不止漢軍,但是曹真剛剛取得河西大捷。
在這個時候,關中的異族乖的都跟大魏的兒子一般,那么魏軍醞釀的大仗是針對誰的,那就是不言而喻了。
而在當世除非被敵人蒙蔽,否則自己貿然夸大情報事實的話,是會被處以極刑的。
哪怕華安是糜旸的族人,他也不可能以身犯法,因為相對真實的情報,是直接攸關兩方大軍生死的事。
正因為當世情報講究盡量準確,所以華安所推斷出的魏軍即將要出兵的數量,只是一個大概的保底數字。
畢竟法邈與糜旸都知道,數萬大軍的物資籌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華安現今所估算出的敵軍數量,乃是根據他現在所收集到的數據做出的推算。
才不過一月時間,魏軍收集藥材的數量,就已經足夠數萬大軍施用。
若等到幾個月后呢
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強烈壓抑感,瞬間籠罩在法邈的心頭。
縱算魏軍只出動三萬大軍,那也不是可以輕視的事。
況且魏軍要是想攻伐梁州,那是不可能只出動三萬大軍的。
因為大漢的梁州牧是糜旸。
以糜旸現今在天下間的赫赫威名,是沒有哪位魏軍大將,會傻到認為用三萬大軍就可以擊敗糜旸的。
想到這一點,法邈用擔憂急切的眼神看向糜旸。
糜旸注意到了法邈的眼神,他心中的凝重與擔憂并不比法邈低多少。
盡管他之前有對魏軍南征一事做好準備,但當確切得知魏軍已經在采取這種行動時,糜旸心中還是有著壓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