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在,就好。
有著這層寄托的劉禪,最終并沒有出丑,他彷照著印象中所學的禮儀,讓眾臣平身入座。
而當眾臣再次入座后,尚書令馬良手持一封軍報,走到大殿正中將其中的內容給宣讀出來。
這封軍報,正是昨日從梁州送來的那封。
所以當馬良宣讀完軍報中的內容之后,整座大殿馬上陷入一片嘩然之中。
這片嘩然雖不大,但卻依然顯得有些喧鬧。
大殿之中并不都是馬良這樣的賢才,他們不能像馬良等人一般頃刻間分析出敵我利弊,分析出當今的情勢對大漢有多不利。
但他們只要知道一點就好魏軍即將大舉進攻梁州。
在得知這一點之后,群臣陷入嘩然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誠然在過去的時日,漢軍多次取得對逆魏作戰的勝利,但逆魏的體量依然擺在那里,強大的國力優勢,讓他依然是天下第一強國。
面對天下第一強國的大舉進犯,沒有人會感到輕松。
只不過眾人想到糜旸還在梁州,心中便多了幾分安定。
就在有大臣出來要向劉禪進言,緊急調撥大量錢糧、兵力前去支援梁州之際,諸葛亮卻率先一步止住眾人的嘩然,然后他對著劉禪與眾臣繼續放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南中不日將反。”
或許本來大殿中還只是有著嘩然,可是當諸葛亮說出這個消息之后,大殿中不是嘩然,而是頃刻間陷入一片慌亂之中。
北有強敵進犯,南有異族作亂,南北共同受敵,這樣的消息哪一位大臣能保持鎮定
特別是劉禪。
本來他聽到逆魏要進攻梁州就已經感覺頭大,現在又聽到南中要反叛,他那本就混亂的腦袋,瞬間陷入宕機之中。
一種比諸臣更加慌亂的情緒浮現在劉禪的臉上。
他急的幾乎就要從寶座上起身。
在一陣陣強烈的慌亂之中,還是有幾名反應迅速的大臣起身向劉禪進言,讓劉禪趕忙調回糜旸平定南中。
相比于魏軍的不知何時行動,南中可是就在益州,救火當然先救近的。
可是還未等這種建議占據主流,便有不少大臣否決了這個建議調回糜旸,梁州誰來守
難不成還要調回張飛,那荊州又誰來守
在這層顧慮之下,許多大臣又陷入六神無主的境地中。
當然還是有一些大臣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那便是讓劉禪派出使者安撫南中,然后再調集軍力協助糜旸守備梁州。
只是這種建議卻又被其他的大臣反駁,在有人建議有人反駁的情況下,大漢的朝堂的慌亂愈發嚴重。
就在這時候,諸葛亮先舉手以自身的威望鎮壓住大殿的慌亂,然后他來到劉禪的身前一拜言道
“梁州牧不可回,南中不可撫。
臣愿親自領軍征討南中”
諸葛亮的聲音洪亮而有力,猶如清亮的龍吟。
只是他的這個進言,卻讓滿殿大臣都用驚訝的眼神看向他。
丞相親征,這可行嗎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