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魏之所以尚在備戰,乃是逆魏忌憚左將軍的威名。
可若左將軍一旦離開梁州,那么逆魏絕對會立即發起對梁州的進攻。
南中雖兵力不多卻地勢險要,非一朝一夕能平定的,故而左將軍萬萬不可離開梁州。
而逆魏等的便是與南中叛軍南北呼應之時,屆時我軍將會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為了不讓逆魏得逞,我軍當先下手為強。
左將軍在梁州一日,逆魏便不會貿然對梁州發動進攻。
而我軍可趁逆魏尚在調集大軍期間,以攻代守,主動出擊先平定南中,如此才是我軍唯一破局之法。”
諸葛亮對著劉禪,苦口婆心的說出了他的戰略。
諸葛亮的這番戰略,也不僅僅是對劉禪所說的。
當殿內的眾多大臣聽完諸葛亮的話后,他們的臉上都流露出沉思之色。
他們方才只考慮到該如何防守,該如何拆東墻補西墻,才能讓大漢被動地度過這次危機。
也只有諸葛亮高屋建瓴,想出了該如何主動破解這次危局。
這便是他們與諸葛亮的差距。
在場的大臣或許一開始囿于個人的見識高低,沒有諸葛亮的這番戰略思想。
但在諸葛亮為他們分析時勢后,他們也都不是尸位素餐之人,漸漸地明白了諸葛亮的用心。
在對著劉禪及眾大臣說出內心的看法后,諸葛亮便又接著對著劉禪一拜誠懇請求道
“臣非魯莽之人,臣意欲親自南征,心中自有把握,還望太子能相信臣。”
當諸葛亮的誠懇請求落入劉禪耳中后,哪怕劉禪心中有再不愿,但想到劉備叮囑的他,在一番不舍與擔憂之下,還是同意了諸葛亮的請求。
“既然如此,那南中之事,就全權委托丞相了。”
聽到劉禪的這句話后,諸葛亮的臉上浮現喜色。
而眾臣聽到劉禪允準諸葛亮南征的話語后,他們便也不再進行勸阻。
劉禪都已經同意諸葛亮的請求,那么只要劉備不出面反對,那么當今朝野上下又有誰能阻止諸葛亮呢
諸位大臣這時也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禱,諸葛亮這次南征能夠凱旋而歸了。
在得到劉禪的允準后,諸葛亮當即轉身在一眾大臣面前,安排起南征的一切事宜。
隨著諸葛亮一道道口令的發出,大漢朝廷便再次以戰爭機器的形式開始動員起來。
在成都皇宮的一處大殿內,劉備正坐在御座上聽著下方糜威的稟報。
糜威稟報的正是方才在朝會上發生的一切。
連日來的靜養,讓劉備的精神狀態好了許多。
只是畢竟他的身體一直在走下坡路,所以他整個人的臉色相比于以往,還是顯得更為憔悴了。
并且隨著糜威的稟報,劉備的口中還不時的發出一些咳嗽。
這些咳嗽聲擾亂著糜威的思緒,讓他時不時就停下稟報,然后用擔憂的眼神看向劉備。
反復幾次之下,感覺聽得斷斷續續的劉備不禁有些微惱“你稟報你的,一直看著朕作甚。”
面對劉備的斥責,糜威嚇得低下了頭,然后便繼續稟報起剛才朝會上發生的一切。
而隨著糜威的不斷稟報,劉備聽到了諸葛亮對這次隨他南征人員的名單的安排。
一個個的人名在糜威的口中說出,聽著大部分人名劉備都沒有什么反應,但是當聽到馬謖二字時,劉備的眉頭皺了起來。
他不喜歡馬謖已經很久了。
不過雖然心中不喜,但劉備并沒有對此表達出任何看法,他只是靜靜繼續聽著糜威的稟報。
盡管近來他因為染病,將朝政大權都暫時交到諸葛亮手中,但他畢竟還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