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部分人乃是跟隨諸葛亮剛剛南下,故而他們在剛聽完馬謖念完的軍情之后,幾乎在場所有人的臉上都流露出嚴峻的神色。
從情報中可知,南中四郡只有永昌郡尚未有明確的叛亂消息傳來。
四個郡有一個郡未參加叛亂,這個消息聽起來還算可以,但能跟隨諸葛亮南征的人,都對南中四郡有著一定的了解。
在南中四郡中,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說,永昌郡都是四郡中墊底的存在。
而且他的墊底不是說與其他郡差的是一點半點,他們之間的差距其實是十分大的。
可以這么說,如果益州等三郡算貧瘠的話,那么永昌郡幾乎可以稱之為是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故而永昌郡是否參與叛亂,根本就不是一件值得安慰的事。
哪怕永昌郡是忠于大漢的,但永昌郡內的忠臣再多,他們也沒辦法為朝廷的南征大軍半點助力。
從實際情況來說,益州三郡的反叛,等于是宣告了南中全境已然全部反叛。
千里南征已然是不容易,現在還要面對著如此棘手的局勢,在場的人沒有一個會不感到憂心忡忡。
諸葛亮在看到眾人臉上有憂慮的神色后,他倒沒有出言寬慰眾人。
目前南中的局勢的確是頗為棘手,并且在漸漸朝著他最不想見到的態勢轉變,在這種情況下,眾人會心懷憂慮很是正常。
憂慮才會慎重,慎重才能不會放下大錯,大戰在即,諸葛亮覺得這一點十分重要。
只是諸葛亮還是將目光看向在座的一位白袍英武大將,然后他便開口問道
“子龍領軍鎮守南安日久,對南中各勢力想必了解不淺,當今南中叛賊勢大,子龍可有計略敗敵”
諸葛亮詢問的人,正是近一年來一直駐守在南安的征南將軍趙云。
而趙云在聽到諸葛亮的詢問后,臉上立即浮現思索之色。
可思索良久之后,趙云最后只是挺直身體,對著諸葛亮一拜答道“臣一時之間并無良策。”
聽到趙云的回答,諸葛亮只是揮手繼續讓趙云坐好。
雖然諸葛亮頗為期待趙云能給他提一些良策,但趙云無計可施倒也不會讓他太失望。
凡人皆有所長,趙云跟隨劉備多年,便是以“質性沉穩”四個字得到劉備賞識。
這樣性格的趙云,防守才是他的長處,至于進攻畢竟不是他的所長。
在見趙云無有良策之后,諸葛亮又環視了一遍主帳內的諸將。
此番南征他雖然沒有帶太多兵馬南下,但人才倒是帶了不少。
李恢、張翼、馬忠、馬謖、楊儀等,皆是當今大漢儼有聲名的一時俊杰。
可這些俊杰在看到諸葛亮帶有期待的目光之后,卻情不自禁的紛紛躲閃開諸葛亮的目光。
不是他們心中有鬼,是他們現在對當前南中棘手的局勢,一時之間都沒有太好的應對策。
在看到諸位俊杰下意識的反應之后,諸葛亮倒也沒有動怒,他接著對在場諸人言道
“吾意欲領軍繼續南下,進駐僰道,不知諸君對此舉有何看法”
聽到諸葛亮的這個意圖,在場諸將的臉上立即就浮現了勸阻之意。
率先出來勸阻諸葛亮的正是新任庲降都督李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