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才眾人激烈討論黃元叛亂一事的時候,諸葛亮便將一些更具體的情報告知了在座諸人,其中就包括了黃元叛軍總人數的這一關鍵情報。
五千叛軍聽起來雖多,但鄧艾很清楚,黃元叛軍的主體成員大多乃是郡兵。
郡兵中倒不是沒有精兵,但肯定不多,否則單單憑借一個郡的國力,黃元養不起如此多的兵卒。
既然黃元的叛軍大多是烏合之眾,那么鄧艾自然有信心憑借三千精兵擊敗他。
諸葛亮聽完鄧艾的回答后,不置可否。
他只是又接著問鄧艾道“當你領軍歸北后,當以何策應對黃元的叛軍”
面對諸葛亮的這個詢問,鄧艾思索一番后答道
“成都城堅池厚,城中守軍固然不多,但陛下在成都人心穩固,艾推斷黃元并非是想攻打成都。
黃元往日不反,在丞相領軍南征時才反,無非是見此時益北諸郡兵力空虛。
然益北諸郡兵力再空虛,憑借黃元之軍力,亦極難能席卷益北諸郡。
故而黃元不過是想乘水東下,襲擾我南征大軍糧道而已。
因其狼子野心,艾在領軍歸北后,當在險要關隘領軍據守,先不與他戰。
一則可守護我南征大軍之糧道,二則可耗敵士氣,待敵士氣耗盡之日,臣當可一戰破之。”
鄧艾條理清晰地說出了他的對策。
相比于帳內諸人擔憂黃元襲擊成都,鄧艾卻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而鄧艾的看法,則正是諸葛亮最擔心的事。
諸葛亮之所以會對黃元之亂感到憂心,倒不是擔心成都會有所閃失。
畢竟單單憑黃元的五千叛軍,想拿下有劉備坐鎮的成都,那無異于癡人說夢。
劉備或許因為身體原因暫時不能領軍作戰,但只要他在成都一日,那么除非有數萬精兵攻打成都,不然是不用太過擔心成都的安危的。
諸葛亮真正感到憂心的,正如鄧艾所說的那般,黃元會領著叛軍襲擾南征大軍的糧草。
糧草是一支軍隊最重要的物資保障,而益州現在又處在國力不濟的時候。
因此南征大軍的糧草供應,絕對不能面臨著絲毫的風險。
不然一旦糧草短缺,不說這次的南征大戰會功敗垂成,恐怕對漢軍而言更危險的事情都會發生。
見鄧艾能明白自己心中的擔憂,并且心中有著相應的應對策略,諸葛亮心下欣喜的同時,他心中也做了一個決定。
諸葛亮從身前的桉上取來一根令箭,然后他示意鄧艾上前并將這根令箭交至鄧艾手中。
在完成這一舉動之后,諸葛亮便在眾人面前宣布了他的決斷
“令立義校尉鄧艾領三千益州軍北歸平定黃元叛亂。”
在宣布這個決斷后,諸葛亮看向臉上的神色變得晦暗的馬謖,又接著說道“再命尚書馬謖為護軍,與鄧艾一同領軍北上。”
當諸葛亮的這個命令說出來后,馬謖臉上晦暗的神色一掃而空。
剛剛一開始時,他以為諸葛亮是要讓他領軍北上平叛。
可是看著諸葛亮接連主動詢問鄧艾,馬謖便也猜出了諸葛亮的心思。
諸葛亮不是食言的人,但領軍北歸的身份可以有很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