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馬謖還以為諸葛亮是要讓他擔任無關緊要的職務,現在諸葛亮卻將他任命為護軍。
護軍的地位雖不如一軍主將,但也只在一軍主將之下。
況且如果這次能順利平叛,那么他身為護軍的戰功也不會少。
因此馬謖對諸葛亮的這個安排還是能夠接受的。
總比當一小小的先鋒好多了。
而在安排完鄧艾與馬謖兩人的任務之后,諸葛亮似是有些擔心鄧艾與馬謖二人經驗不足,于是他又將在座的裨將軍王平委任為鄧艾的副將。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從相貌看,他是個威嚴有儀的人。
建安二十年時,巴西郡七姓率民眾依附曹操,王平便是在那時投入了曹操的麾下,成為了一名代理校尉。
建安二十四年漢中之戰時,王平因戰敗投降了劉備,后被劉備任命為裨將軍一職。
盡管從常理來說,王平身為裨將軍卻成為立義校尉鄧艾的副將不合理,但其實這種安排在漢代十分常見。
漢代重權不重職,亦有著臨時授命的傳統。
鄧艾雖只是一個校尉,但他剛才得到了諸葛亮親自賜予的令箭,這便是諸葛亮給他的主將之權。
在有著這種權柄之下,只要鄧艾的副將位分不比他高出太多,那么就是合理的。
就像歷史上馬謖領軍駐守街亭時,他便是以參軍的位分統領諸將。
況且裨將軍雖掛著將軍二字,但在漢代的傳統中,裨將軍便是專屬于副將的稱號,由此可見王平這時在大漢尚算不上重要人物。
不過諸葛亮對王平卻是有些了解。
王平既是益州本地人士,對益州的地形很是了解,再加上他性格沉穩,很適合擔任鄧艾的副將為他查缺補漏。
這也是諸葛亮讓鄧艾領益州軍北上而不是梁州軍的緣故。
當將各方面都布置好之后,性格謹慎的諸葛亮方才放下心來。
隨后他便讓各人都按他剛才所做的布置,一一下去準備。
待眾人都從他的主帳離開之后,諸葛亮并沒有休息的意思。
盡管大部分軍務都處理完畢,但想到鄧艾方才表現的諸葛亮,還是拿起毛筆想著寫給糜旸一封信。
在這封信中,諸葛亮先是盛贊了鄧艾的智謀,一點都不比當世的任何俊杰差。
只是在稱贊完鄧艾之后,諸葛亮話鋒一轉,便是叮囑糜旸道
“鄧艾籌畫有方,加以歷練,必為大漢股肱。
然吾觀其為人,矜能負才,智勇有余而中庸不足,宜戒之”
諸葛亮對鄧艾有這番論斷,乃是從他方才的表現看出來的。
在剛剛他說出要領軍南下僰道的時候,他便觀察到鄧艾臉上有明悟之色。
這說明鄧艾早就知道他真正的意圖。
可是在李恢出來勸阻自己之時,鄧艾并沒有第一時間出言向李恢解釋。
他等李恢明確表達不解后,方才出來說出他的看法。
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鄧艾的這個舉動有著借李恢的“不智”,從而來體現自己聰慧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