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帳內都無旁人之后,楊儀對諸葛亮拱手進言道
“昔白起不長于武藝,卻百戰百勝,威震天下。韓信怯于私斗,卻兵凌世家,輔助太祖創建大漢。
故戰場勝負往往在于主將之智,不在于個人勇武也。
況蠻族易出勐將世人皆知,以我軍之短敵彼之長,非萬全之策。
臣竊以為丞相方才答應孟優之請,尚有可斟酌之處。”
很明顯,楊儀對于剛剛諸葛亮同意孟獲斗將的行為有些不認同。
楊儀現任諸葛亮的主簿一職。
主簿本就是舉主的心腹智囊,有著為舉主查缺補漏的責任。
故而楊儀在對諸葛亮方才的做法有些不認同后,便想著趁四下無人之際勸諫諸葛亮。
雖然諸葛亮已經答應孟獲斗將之請,但是如果諸葛亮能在他的勸諫之下,對明日的斗將多加提防那就不枉費他的這番勸諫。
在聽完楊儀的勸諫之后,諸葛亮笑著對楊儀道“威公所言,吾又如何不知,但威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聽到諸葛亮這么說,楊儀有些疑惑。
諸葛亮并沒有讓楊儀疑惑太久,他便對著楊儀說出了他心中如此做的真正緣由。
“世人皆知異族善出勐將,因此共識,這一點也一直是異族的驕傲之處。
大漢四百年以來,異族降而復反,便是有著這點原因。
而吾之所以答應孟獲斗將之請,為的是要在他們最驕傲的地方,將他們堂堂正正打敗
南中異族不知恩義,難以用尋常恩惠令他們折服,而自古以來兵爭之中,攻心為上。
若不能令異族從心中完全臣服我天漢,那么縱使今次南征之戰吾能擊敗彼等,等吾領軍離開之后,他們勢必又會復叛。
復叛一次,我軍又得征伐一次,長久內耗之下,我軍何時才能大舉北伐
唯有在最驕傲的地方,將他們擊敗,用實力向南中證明何為大漢天威,這樣才會讓他們內心中完全臣服。
也唯有如此,我軍才能達到攻心之效。”
聽完諸葛亮的解釋之后,楊儀恍然大悟。
原來諸葛亮不是有所疏忽,而是他心中所想的,乃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高度。
只是楊儀心中還有一層疑問
“縱使我軍明日斗將能勝,然南中異族久不知禮義,恐不會因為一次戰敗而甘心臣服。”
面對楊儀的這層疑問,諸葛亮卻笑著撫摸著腰間的劍柄,他看著楊儀自信地說道
“一次敗不服,那就敗他三次,若敗三次還是不服,那就敗他七次,十次。
打敗南中異族從來不是難事,但吾要做的不是這個。
吾要做的是徹底將他們打服
非如此,吾何必親至南中
吾便是要做到常人做不到,卻又心心念念想做到的事”
耳中聽著諸葛亮充滿豪氣的話語,楊儀心中情不自禁的浮現敬佩之情。
振聾發聵的龍吟,他今日聽到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