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乍一聽可能會有些荒謬,畢竟孫權現在的身份,乃是劉備親自下詔封拜的大漢太尉。
就算不提這一點,孫權的長子孫登還正在荊州,從這兩方面來說,這封信所言及的事都不可信。
不過細細分析的話,這件事倒并非沒有可能。
大漢太尉說到底只是個安撫孫權的虛名,這可以暫時安撫住孫權,卻絕不可能讓他真心臣服于大漢。
畢竟目前江東一地的軍政,還牢牢掌握在孫權的手中。
至于質子一事,孫權對孫登當然是看重的,但孫登質于荊州,本質上只是最大程度上保證孫權不會對荊州下手。
可在其他方面,例如與曹魏暗中眉來眼去,例如這封信中所說的暗中勾連南中,誰又能保證孫權不會這么做呢
天下終究是三分的格局。
這封信乃是雍闿寫給黃元的,想來這便是他當初引誘黃元反叛的籌碼之一。
而黃元能將這封信時刻帶在身邊,肯定驗證過這封信的可信程度,想著成事以后隨時用這封信向雍闿討要報酬的。
以鄧艾的智慧加上有著這封信在手,許多推斷很快就在他的內心中出現。
在心中出現那些推斷之后,鄧艾倒是沒有馬上對外聲張這封信的存在。
他先是將石包引到一旁,然后對著他耳語了幾句。
在得到鄧艾的囑咐之后,石包會意的點點頭,而后便帶著自己的幾名親衛,騎上駿馬快速的朝著北方而去。
石包的突然離開并沒有引起旁人的注意,見石包已然遠離,鄧艾方才召集一些還在打掃戰場的將領。
現在黃元的人頭就在眾人眼前,大部分的叛軍也已經棄械投降,可以說黃元之亂基本上已經宣告平定。
當諸位將校聚集至鄧艾身前后,他們看向鄧艾的眼神都莫名有些敬佩。
在剛剛跟隨鄧艾北上時,他們心中就覺得黃元叛軍大多是烏合之眾,應該不難平定。
可再不難平定,黃元的叛軍也有五千之眾,故而這些將領都以為他們怎么也得耗費一番功夫才能彌平這場叛亂。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才不過一個月,才交戰不過一個時辰,他們便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并且己方的損失并不大。
而能達到這樣的戰果,不在于漢軍驍勇善戰,在于的是鄧艾的料敵先機,指揮若定。
面對諸將敬佩的目光,鄧艾心中頗是受用。
在諸將到來之后,他便下令道“全軍打掃戰場之后,即刻向漢嘉郡進發。”
鄧艾的命令讓眾人有些詫異。
按常理來說,在大軍剛剛取得一場大勝后,最先做的便是打掃戰場。
而在打掃戰場之后,主將就應該乖乖領軍駐防原地,然后考慮如何寫一封漂亮的戰報上報朝廷。
特別是對于他們面對的這一場,幾乎危及帝都的叛亂來說更是如此。
要是這封戰報寫的好了,加上那不摻半點水分的戰果,一旦劉備龍顏大悅了,那么鄧艾可就受益無窮了。
不過鄧艾現在想做的第一件事竟然是進軍漢嘉郡。
鄧艾這么做的原因眾人也知道,無非是想盡快安撫漢嘉郡的局勢,好讓蜀郡不再有受到危險的可能。
只不過鄧艾的選擇的確與常人很不一樣。
但現在可沒有人敢違背鄧艾的命令,于是在鄧艾的命令發出之后,眾將齊齊領命退下行事去了。
待眾將離開身前之后,鄧艾撫摸著胸口處的那封信箋,眼神不斷閃爍,不知在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