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要孟獲協助的事乃是與之前得到的一封信有關。
從那封信的內容,諸葛亮得知了孫權會動用自己的權力資助南中的叛軍成事。
而按照時間來推算的話,孫權的資助在近段時間就會抵達南中。
那封信中并未言明孫權會以何種方式資助南中叛軍,錢、糧、或者是兩者兼備
甚至是直接派兵進入南中。
以諸葛亮對孫權的了解,他認為孫權很可能是三者兼備。
畢竟孫權與曹丕不同,曹丕的勢力范圍與南中并不接壤,他能資助南中叛軍的方面,就只有名義。
而雖然孫權的主要勢力范圍在江東一帶,但世人皆知交州在不久前也已經納入他的統治之中。
交州與南中的牂柯郡接壤,特別是士燮的大本營交趾郡,與牂柯郡的距離并不遠。
若孫權能說動士燮的話,那么以士燮在交州盤踞多年的勢力,他是有辦法調集一支精兵進入南中作戰的。
這便是諸葛亮目前最擔心的事。
而對于這件事,諸葛亮的心中也早有應對之策,這個應對之策便是分兵。
當下南中四郡,只有益州郡與牂柯郡尚未平定。
益州郡作為南中四郡中最發達的一個郡,哪怕雍闿在今日的大戰中遭受重創,但也不可小覷。
畢竟受到重創也代表著雍闿會對接下來的戰役更加小心謹慎,若雍闿想要野戰的話諸葛亮倒是不懼,他擔心的是雍闿一心守城故意拖延時間。
介于這層擔憂,諸葛亮勢必要率領漢軍主力一路南下討伐雍闿,不讓他有喘息之機。
可交州方面可能存在的敵人援軍,也不可小覷。
在這種情況之下,分兵是對漢軍來說最佳的策略。
諸葛亮就連別軍的主將人選都想好了,那人便是已經有過一次突出表現的鄧艾。
可是鄧艾畢竟不是南中人士,而南中的地勢又十分錯綜復雜,所以諸葛亮便想著讓孟獲充當鄧艾的向導。
如此一來,諸葛亮才能真正放心。
在孟獲明確表現出臣服的姿態后,諸葛亮便將他的打算告知了孟獲。
而孟獲在得知諸葛亮是要他充當一支漢軍的向導后,對于如此簡單的事,孟獲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見孟獲答應了此事,諸葛亮便讓諸將及孟獲退下,他單獨留下了鄧艾。
等眾人都離開之后,諸葛亮將他心中的全盤考慮都告知給了鄧艾。
在方才諸葛亮要孟獲充當向導的時候,他并未在諸將面前明言他此舉是為了防備孫權。
截至目前,孫權對大漢表面上還算謙恭,在孫權未有明確悖逆之舉的情況下,諸葛亮不想貿然引起諸將對江東的敵視。
北伐在即,在將來的數年之內,大漢還需要孫權的“臣服”。
可諸將不知道,諸葛亮認為鄧艾一定是會知道他的內心隱憂的。
果不其然在諸葛亮對鄧艾說完他心中的通盤打算后,鄧艾立即對諸葛亮表明態度
“丞相高瞻遠矚,艾愿率領別軍前去討平牂柯郡的叛軍。”
鄧艾知道糜旸派他南下,就是讓他協助諸葛亮早日蕩平南中之亂,既然如此,面對諸葛亮的信重他當然不會拒絕。
見鄧艾毫不猶豫地應下這樁任務,諸葛亮微微點了點頭。
鄧艾雖私德有虧,但在大節上卻是從不退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