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白水正好位于陰平與劍閣的中間地帶,這讓白水在漢中一地有著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
只要魏軍能夠順利占據白水,那么就算糜旸在得到陰平遭到攻擊的消息后想要派兵支援,那么他的兵馬也越不過白水。
白水居于群山之間,地勢易守難攻,再加上魏軍的兵力遠在梁州軍之上,在這種情況下糜旸再如何神通廣大,也休想輕易率軍度過白水。
當然白水若就這點戰略意義,還不足以魏軍出動一支大軍前去占據它,白水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他可以威脅劍閣的側翼。
劍閣是益州與漢中之間最重要的關隘,以往益州想對漢中有所支援,大多是通過劍閣來完成的。
就像楊阜所講的那般,假設諸葛亮及時平定南中,并在極短的時間內率軍支援漢中,那他的支援就肯定要走劍閣通往陽平關的這條道路。
可一旦諸葛亮那么做了,那么兵力本就弱于魏軍的漢軍,極可能被魏軍從后方攻擊。
這一點是兵家大忌。
有著這一點顧慮在,就可以用強大的實力威懾益州,讓他們不敢輕易率軍支援漢中,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將漢中徹底帶入一個死局之中。
這便是楊阜建言魏軍要分出一支中路軍進攻白水的真正原因。
“中路軍的主將阜建議可有驃騎將軍擔任,并率軍三萬。”
相比于西路軍推薦郭淮擔任主將,楊阜推薦曹洪擔任中路軍主將,這讓殿內的眾人更是沒有異議。
曹洪雖說被曹丕不喜,但他的功勛與資歷擺在那里,沒有人可以輕視。
當楊阜將這句話說出來后,代表著他已經解釋完中路軍負責的戰略。
隨后眾人不禁在心中節節贊嘆。
以往楊阜并未在眾人展現過他的軍略,可今日楊阜可是讓眾人大開眼界了。
只是眾人并不知道的是,今日楊阜所言的方略,大多不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曹真既然在將近半年前就已經決定南征,那他怎么可能今日才打算商討南征方略呢
其實早在曹真五個月前回到陳倉的那一刻,曹真就已經召集眾多心腹商討來日的南征方略了。
而這件事的進度,又在曹洪與劉曄加入曹真的團體之后,得到了大大的增加。
曹真、曹洪、劉曄俱是當世一流的通曉軍略的人,在他們三人的合力之下,五個月的時間足夠他們想出一個具體且行之有效的南征方略。
曹真今日之所以要將早就商討好的南征方略,又重新拿到大議會上討論。
這是因為南征之戰乃是一場牽扯十分廣的大戰役,這場大戰役要得到方方面面的人傾心支持,才能讓曹真將魏軍的戰斗力發揮到最大。
上下同明者強,上下同欲者勝,曹真今日要做的便是這樣的一件事。
在連續解釋完西路軍與中路軍負責的戰略之后,楊阜最后將目光看向了坐在上首的曹真。
對著曹真一拜后,楊阜方才繼續開口說道“西路軍與中路軍雖各有戰略,然終究只是別軍,我軍南征的主力在于東路軍。”
“對于東路軍,阜建議大將軍可分別從斜谷、駱谷進軍漢中。
斜谷、駱谷皆關中與漢中之間的要道,有利于大軍通行,從這兩道通行,可保證大將軍能順利進抵漢中郡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