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大將軍的大軍分別進入漢中郡內后,可于便利之處快速合兵一處,而后分兵攻取漢中諸城。”
“漢中之戰后漢中國力一直未得到恢復,故而現在漢中諸城的城防勢必不會堅固。
大將軍兵力又遠多于賊軍,在此優勢之下,憑大將軍之武略,奪取漢中諸城并不難。
而之所以要先奪取漢中諸城,一是為讓我軍在漢中站穩腳跟,二可令糜旸顧此失彼,賊軍軍心大亂。
待大將軍掃清漢中諸城之后,大將軍再親自統率大軍圍困南鄭。
賊軍孤立無援,又軍心不穩,如何能抵擋大將軍的攻勢
久守必失,縱是糜賊再如何善戰,這一點他也無法改變。”
當楊阜說完曹真親率的中路軍的戰略目標后,這次他卻沒得到方才兩次闡述都得到的群體贊同。
相反的是,大殿內許多人的臉上都浮現了猶疑之色。
哪怕東路軍作為南征魏軍的主力兵力達到五萬之眾,哪怕東路軍的主將是當今的曹魏第一名將曹真。
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一個人,那個人便是糜旸。
之前楊阜關于西路軍與東路軍的戰略謀劃之所以會得到眾人的贊同,根本在于己方這次展現出的強大實力,還因為那兩路魏軍面對的不是糜旸,只會是糜旸的部將。
魏人怕糜旸,可不怕其他漢將。
但眾人都知道的是,糜旸是一定會親自坐鎮南鄭城的。
五萬大軍很多,曹真能力很強,但魏軍一定會如楊阜所說的那般,成功拿下南鄭嗎
在猶疑之下,很快就有人提出了疑問。
那人的疑問便是陽平關是一定會有漢軍部分大軍的,若在魏軍圍困南鄭城的時候,陽平關的漢軍回援與南鄭城內的漢軍內外夾擊魏軍,那當如何
這人提出的疑問,很快就得到了殿內大多數人的附和。
楊阜之所以會建議曹真從駱谷與斜谷進軍,有個很大的原因在于,只要魏軍能順利通過這兩個古道,那么他們就能直接抵達漢中郡內,從而越過陽平關這個險關。
可越過不代表拿下,歷史上鐘會采取相同的路線后,正是擔心這一點,于是最后還是親率主力攻打陽平關。
但在楊阜剛剛的建言中,他并沒有提到這一點,這不能不讓殿內知兵的人感到疑惑了。
孤立無援是兵家大忌,內外夾擊同樣也是。
不過在有人提出這一點之后,還未等楊阜進行解釋,一聲沉重的冷哼聲就在大殿內響起。
“若糜旸真敢如此用兵,那他就離死不遠了。”
陡然發出這一聲冷哼的人,正是方才一直默默無言的曹洪。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