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糜旸讓馬超與張飛協助他的事。
說實話這兩件事,從名義上來講糜旸是越權了,馬超與張飛的軍職都在糜旸之上,糜旸有何權力讓馬超與張飛協助于他
可劉備也知道事急不可不從權的道理,所以他心中并未怪罪糜旸。
只是一次可以算從權,那第二次呢
梁州之戰絕不僅僅是大漢與曹魏之間的戰爭,后面孫權可能也會按捺不住來摻和一腳。
在這種擔憂下,梁州與荊州之間勢必要有一個統一的指揮,不然大漢的國力本來就弱,再不集合起全部的力量對抗敵人,那梁州之戰還有打贏的希望嗎
為了打贏這場南征之戰,曹丕可是給了曹真極大的權力,讓曹真能調動數之不盡的資源。
而若自己不給予糜旸能等同于曹真的權力的話,長久下去糜旸只會陷入越來越變動的境地中。
這是劉備身為一個帝王的大局觀。
名正才能言順,言順才能令行,曹丕敢做的事,他劉備自然也有這番格局做。
而要想完全指揮馬超與張飛,唯有大將軍這個職務才可以。
除去這點考慮外,劉備還知道以漢軍當下的實力要想打贏魏軍,唯有在人心上下手。
人心不單單指的是軍心與民心,還有將心。
糜旸是抵擋魏軍的主帥,可光靠糜旸一個人,他是抵擋不住的。
再強的名將,也需要部下的完全配合,才能發揮出他全部的實力。
以糜旸的威望,他想讓部下效命不難,可這只是威望的方面,要想真正激勵起人心,單單靠威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足夠的獎勵。
糜旸的部下想要的是什么呢
無非是攀龍附鳳而已。
身為糜旸部下的他們,只要糜旸的發展越好,那他們的戰心才會越踴躍,才會更加不顧一切為大漢獻身。
而劉備相信,當他的詔命到達梁州的那一刻,只要不傻的人都能看出他對糜旸的期許。
只要他的期許為梁州諸將所知,為了讓糜旸真正成為大將軍,也為了自己心中的欲望,梁州諸將一定會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戰意。
大將軍可是有開府治事之權,一旦糜旸能夠開府,最先受益的必是他的部下。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論對人心的了解,當今天下誰還比得上劉備呢
而知人心者,必善于驅使人心為己用。
以上皆是帝王心術,不足為外人道也。
在眾臣皆對自己的任命無異議之后,劉備又處理了幾件要緊的政事,隨后他便下達了退朝的命令。
當眾臣陸續退出大殿之后,劉備卻并沒有著急著回到深宮之中,他轉頭對著一旁的劉禪言道
“阿斗,隨為父去見一個人。”
劉備的話讓劉禪一愣。
自他成為太子以來,劉備已經很久沒呼喚過他的乳名了。
并且劉備還在話語中自稱為父,這說明劉備現在是完全以一個父親的身份與他對話。
想來劉備有這種的態度,很可能源于他即將要見的那個人的緣故。
只是那個人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