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下意識的暴怒反應,讓劉備的嘴角浮現了笑意。
論對人心的了解,劉備自認乃是當世翹楚。
劉封雖曾經犯下大錯,但他的本心不壞,或者說至少劉封對自己的孝心是如假包換的。
不然他當年也不會選擇劉封作為他的繼子。
正因為看重劉封的孝心,劉備當日才未曾處決他。
世上又有哪位父親,會不喜歡孝順的兒子呢
當然以劉備的知人之能,他當然也知道劉封孝順歸孝順,他的性格與劉禪相比,更顯得酷烈沖動。
而且劉備還知道,劉封心中是有著野心的。
可以這么說,劉封就像一把鋒利的雙刃劍,用得好了那絕對是有利于國家,但若是掌控不好,以他的性格遲早會闖出禍事。
不止劉備也知道這一點,諸葛亮也知道。
當年劉備將劉封帶回成都幽禁在別院后,諸葛亮就曾私下諫言過他,他覺得劉備對劉封的處罰太輕了。
雖然當年諸葛亮并未具體說出他心中合適的對劉封的處置,可十數年君臣相知,劉備是懂得諸葛亮在防范什么的。
而諸葛亮的這種防范,源于劉封是他繼子的身份。
不然劉封再有能力,諸葛亮又豈會忌憚呢
對于忠義的諸葛亮來說,能夠限制他發揮的,只有牢不可破的君臣界限。
只是盡管懂得諸葛亮的勸諫的深意是什么,但劉備終究還是沒能下的了那番狠手。
與歷史上不同,在今世劉封犯下的錯并未導致關羽身死。
這讓劉備對劉封的恨意并沒那么深,相比于恨意,劉備對劉封更多的是怒其不爭的憤慨。
再者今世還有著糜旸存在。
可以說糜旸的存在,間接救了劉封一命。
諸葛亮擔心的無非是將來劉備、張飛、乃至他相繼去世后,不服劉禪的劉封會趁機作亂,從而將大漢的基業毀于一旦。
可在有著糜旸的存在下,這點擔憂在劉備看來卻是不足為慮。
論年紀,糜旸比劉封還年輕,糜旸與劉禪之間的親密關系,更是劉封所不能比擬的。
而哪怕諸葛亮擔心的那一日到來了,有糜旸在,劉封又如何能掀起風浪呢
糜旸的年輕與優秀,便是劉備心中最大的定心丸。
既然心中已經判斷出劉封將來對大漢的危害并不深,那么在父子之情的影響下,劉備心中自然會浮現起再度任用劉封的想法。
特別是在大漢當下處于危急用的情勢之下,再加上劉封在軍略上,是有過人之處的。
只是想歸想,在正式任用劉封之前,劉備還必須好好考查他一番。
顯然劉封當下的反應,讓劉備十分滿意。
劉備伸手為劉封拭去遮蔽在眼前的長發,他用充滿期許的目光注視著劉封。
“為父沒有看錯你。
好好去梳洗一番吧,帝王之子,豈可如此蓬頭垢面。
待你梳洗完畢后,為父會公布對你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