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似不知道數里外就有上萬敵軍一般,就靜靜地帶領漢軍駐扎在夜郎縣外,每日里只是養兵講武。
諸葛亮所作的這第二件事,不止漢軍諸將看不太懂,就連士徽與虞翻也感覺很疑惑。
以諸葛亮之前表現出來的戰績,他并非是傳聞中所說的那般只會內政。
盡管諸葛亮的戰績比不上糜旸亮眼,但也算是個知兵之人。
可恰恰是這種知兵之人,卻做出了令其他知兵之人完全看不懂的操作。
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可能要么就是諸葛亮的謀略超過他們太多,要么就是諸葛亮就是在瞎指揮。
一開始時,士徽與虞翻還覺得諸葛亮可能是有詐,于是也與諸葛亮一般,采取按兵不動的戰術。
但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想著要與諸葛亮比耐心的士徽按捺不住了。
數個月的時間以來諸葛亮一直按兵不動,派兵去他營前挑戰,諸葛亮也以語言不通聽不懂敵軍在罵什么為理由,拒不出戰。
士徽不能說是沖動急躁的性格,但他卻是有野心的人。
士徽深知他此來的目的,乃是擊敗漢軍揚名天下的,漢軍一直不出戰,他又如何擊敗
難道要繼續勐攻漢軍大營嗎
當這個想法浮現在心中的時候,不需要虞翻的勸阻,士徽也自然而然的打消了這個想法。
當初只有數千梁州軍固守大營,他的上萬大軍就勐攻不下來,反而損失了不少兵馬。
現在漢軍的兵力亦有上萬,想憑借勐攻的方法拿下漢軍大營,那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在排除了心中的這個想法之后,感覺到對漢軍沒辦法的士徽,難免就會心浮氣躁起來。
于是乎他又想到了虞翻。
虞翻對當下的戰局也是沒什么辦法的,但在士徽的逼迫催促下,虞翻最后還是想出了一個計策。
他得出諸葛亮可能不是有其他謀劃,正是因為諸葛亮沒有謀劃,所以才一直無奈地采取按兵不動的戰術。
在判斷出這一點后,虞翻心中有了新的計策。
他建議士徽既然諸葛亮打定主意按兵不動,那士徽可借此時機聯系朱褒與雍闿,讓他們調來更多的兵馬,再次將漢軍給團團圍困起來。
若是諸葛亮在數路大軍將他合圍之前察覺到危險退卻,那么士徽便可借助地利,對退卻的漢軍發起進攻。
若是諸葛亮依然固守營壘,對外界的事漠不關心,那么等數路大軍將諸葛亮大軍包圍后,諸葛亮大軍的軍心定然動搖。
到那時候,他們的戰機也就來了。
士徽思索過虞翻的計策之后,覺得虞翻的計策的確有可取之處。
士徽也是果斷的人,在決意采取虞翻的計策之后,便連忙派出信使聯絡朱褒與雍闿。
在之前的戰事中,由于士徽的踴躍,朱褒一直在保存實力。
當得到士徽的來信之后,朱褒本想拒絕士徽的請求,可他想到士徽乃是他的盟友,現在的牂柯郡離不開士徽的幫助,更何況在朱褒看來,士徽的想法也有著很大成功的可能。
若是能借此一戰擊敗漢軍,那朱褒還是樂意之至的。
至于雍闿那里更不用說了,數月前他剛剛大敗于諸葛亮,心性險惡的他一直想找機會復仇。
現在機會來臨,還有著強力的盟友作為后盾,雍闿沒有道理不答應士徽的請求。
于是乎就在不久后,朱褒與雍闿分別領兵來到了夜郎縣外。
在兩人之中,由于朱褒一直在保存實力,所以他帶來的大軍有八千之眾,這算是他全部的家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