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文書,乃是由諸葛亮的幕府直接發到他的手中,最重要的是文書中的內容,讓楊洪有回到往日之感。
“不惜一切,整合國力支援劍閣。”
這句話是文書中,諸葛亮親筆寫下的最后一句話。
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楊洪便意識到了諸葛亮的意圖。
當年漢中之戰時,諸葛亮就是如此做的。
在意識到這一點后,楊洪的心中難免浮現沉重的心情。
當年他能完成那個壯舉,是諸葛亮在總覽全局,而他在一旁負責具體執行。
現在諸葛亮去往劍閣,那么接下來很多事都要靠他一人完成了。
但不管心情如何沉重,楊洪心中卻并沒有退縮之意。
前路如何艱難,無非是再走一遍而已。
楊洪以最快的速度召集了郡府諸僚屬。
當楊洪以府君的身份,說出議會的主題后,前來與會的諸僚屬之間很快就開始躁動起來。
梁州之戰是去年發生的,經過一年的發展,益州的國力是有所恢復。
可再如何恢復,益州的國力也不可能在一年之間,就恢復到鼎盛時期。
別的不說,當下轉眼即將又是新一輪的播種時節,若按照楊洪的命令,將蜀郡內的大量人力都調往劍閣,那接下來一年益州的發展怎么辦
發展與戰爭這兩個抉擇,一向是最為矛盾的。
而對于這些身為大多是文吏的僚屬來說,他們心中無疑更偏向優先發展這一點。
很快就有親近僚屬,對楊洪委婉地提出了心中的看法。
在一名僚屬發言后,其他的僚屬也接連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盡管有多人相繼發表看法,但他們的看法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便是無須要動用蜀郡近乎全部的國力,來支持前線打這場梁州之戰。
諸位蜀郡僚屬也不傻,他們當然知道現在楊洪要傾盡蜀郡國力,為的是什么。
可當下的局勢較以往已經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之前大漢腹背受敵,不止梁州危在旦夕,就連益州的北大門劍閣也及及可危。
但近段時間以來,先是劉封大敗魏軍一場,又是丞相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之亂,及時率軍返回。
當這時,劍閣已經有了諸葛亮領軍坐鎮,可以說益州的安危已經有了一定的保障。
那么這時候,還需要傾盡一切力量支援梁州嗎
或者說句更為實際的話,一旦蜀郡這么做了,那么蜀郡好不容易恢復起來的國力就再度會受到重創。
而相應的,糜旸一定會打贏這場梁州之戰嗎
這個答桉沒有人能做出斷言,可人都是懂得權衡利害的,一個是百分百,一個是成功的希望不大,凡是正常的人都知道該如何抉擇。
甚至有些人心中,有著更為誅心的想法。
不管梁州之戰的勝利屬于哪一方,只要蜀郡的國力在慢慢恢復,那么將來益州的主人是誰重要嗎
在場的僚屬大多是益州士人出身,去年的那場大清洗只是將益州的上層世家蕩滌一空。
但由于地理的因素,蜀郡,乃至整個益州的中下層官吏,大多還是益州本地士人擔任。
若真按楊洪的命令那般,要想調集大量的人力、物力,那么無疑這些士人背后的家族利益,會受到嚴重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