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預示著,一場漢軍曾經做過的偉大戰術,即將再度出現在那綿延群山之間。
只是在命大軍出發之前,諸葛亮卻下令數萬漢軍走出劍閣,來至曹洪大營的數里外安營扎寨。
當曹洪從斥候的口中得知這個消息后,他一時之間都無法相信他得到的這個情報。
曹洪召集眾將后,氣的將手中的軍報重重拍擊在身前的書桉上,然后咆孝著說道
“短短一年之內,益州哪來的數萬大軍”
曹洪會發這么大的脾氣,是有緣由的。
之前他收到的軍情是,諸葛亮南征之時攜帶的軍士不過萬余之眾,哪怕現在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但難道諸葛亮不用分兵留守南中嗎
好,就算諸葛亮不顧及這一點,可不到一年的時間,諸葛亮又從哪里扯來數萬大軍,就這么直接呼到他面前
楊阜坐在下列的首位,看著失態的曹洪,他心中倒是知道答桉。
季漢與曹魏是死敵,早在曹操時代,曹操便耗費許多精力打探益州的虛實。
而在打探好虛實后,曹操曾以密信告知過鎮守關中的曹真,益州的國力大概在哪個層次。
據打探的情報可知,若是益州起傾國之兵的話,總兵力最多可達八萬左右。
當年漢中之戰時,劉備動員的總兵力,就在這個數量左右。
只是這是益州能爆發出的最大軍事力量,不是常規的軍事力量,因為益州的國力支撐不起這么多大軍的后勤開支。
別看漢中之戰劉備取得了勝利,但那一戰也幾乎耗空了劉焉、劉章兩父子積累十數年的國力儲備,不然后面關羽水淹七軍時,益州不會一直沒有動靜。
除去國力的影響外,益州很少傾盡全國之兵的原因在于,劉備與諸葛亮的治蜀政策便是在盡量不耽誤民生的情況下進行大戰。
這與曹魏的國策是有本質區別的季漢講究可持續發展。
當然也正因為這個國策,才會讓益州的民心十分歸屬于劉備。
去年益州給人兵力不繼的感覺,主要就是便是以上兩點原因。
但隨著一年的時間過去,季漢的府庫重新有了積蓄,加上漢軍結束危險的兩線作戰局面,劉備與諸葛亮有了如當年漢中之戰時一般孤注一擲的底氣。
楊阜起身將他心中的推斷,一五一十地說給了曹洪及在座的諸將聽。
而在說完這些推斷后,楊阜也得出一個結論
“數萬賊軍連營壓近,雖看起來氣勢浩大,可益州畢竟只有一州之國力,又如何能長久奉養數萬大軍的糧草軍資供應
此乃敵人狗急跳墻之故也。
我軍無須驚慌,只要我軍嚴守營壘,不讓賊軍有機可乘,賊軍雖眾,不出數月,自潰也。”
楊阜的判斷,瞬間引起在座諸將的贊同。
就連曹洪聽到后,也覺得楊阜說的很有道理。
其實早在正式出兵南征之前,曹真便也考慮到過漢軍可能會不顧南中,傾盡一切力量支援北境的做法。
對于這個做法,曹真也有對應的對策拖,與漢軍比拼國力。
一年以前若漢軍想傾益州之兵與魏軍對抗,那龐大的后勤壓力,恐怕不出三個月,漢軍就得崩盤。
現在縱算漢軍有先見之明,選擇先平定南中,積蓄一年的國力后再選擇這個做法,但漢軍本質上的劣勢還是沒有改變。
無非是將三個月的時間,轉變為六個月,七個月而已。
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慌得
在安撫住眾人的軍心之后,楊阜又向曹洪建議道
“驃騎將軍可上書給大將軍,告知大將軍益州數萬援軍已被我軍拖在陽平關外,還望大將軍勿憂。”
楊阜的這個建議又說到了曹洪的心坎里,之前他因為被劉封大敗,剛被曹丕與曹真連環來書嚴厲斥責過,現在正是他將功折罪的時候了。
于是不久后,一道百里加急從曹洪的軍營中送出。
益州援軍在何處
在陽平關外與我的大軍“對峙”呢。
大將軍請放心。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