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在險峻的劍閣關墻上,站著兩位身穿官袍的男子注視著下方一行人的離去。
這二位男子,一人金印紫綬,一人銅印黑綬,代表著各自的官階高低。
銅印黑綬的那人正是丞相主簿楊儀,而在他身前的,除去當今大漢丞相諸葛亮之外,還能有何人
楊儀盯著漸漸遠離的虞翻一行人,他有些遲疑地問道“丞相認為孫權會聽從虞翻與孫桓的勸諫出兵淮南嗎”
哪怕昨日諸葛亮依照糜旸的意思,對虞翻與孫桓使出兩個大殺招,令他們二人俯首貼命,但江東的軍政大權還是牢牢掌握在孫權手中。
虞翻與孫桓二人的懼怕,不代表孫權會懼怕。
若是孫權執意要坐山觀虎斗,那天下間恐怕也沒人可以強令孫權出兵。
楊儀的擔憂在諸葛亮看來實在有些多余。
“會。
因為他是善于制衡,善于自保的江東之主。”
諸葛亮的語氣頗為篤定。
他心中的篤定,源于他對孫權的了解。
對于孫權來說,他之所以要一直休養生息,根本目的在于要用江東的勢力,來保證他自身的利益。
糜旸的那兩個殺招,雖名義上有各種說法,但實際上透露出的信息就是
也許大漢會丟失梁州,但大漢丟失梁州后,接下來一定會死磕江東,到那時候天下三強,是誰會先滅亡呢
這層深意或許有些無賴,但對付孫權這種兩面三刀的小人,有時候無賴的做法是會有奇效的。
等虞翻與孫桓回到江東后,得知一切的孫權是不可能會無動于衷的。
哪怕考慮到這是糜旸的借刀殺人之計,孫權也會很樂意當糜旸手中的那把刀。
“孫權不止會出兵,以吾所料,他接下來還會盡最大的力量出兵北伐。”
聽到諸葛亮的這點判斷,楊儀更加詫異。
“何解”
楊儀認為孫權是否會出兵北伐尚是一個未知數,而就算孫權出兵北伐了,以他的作風,他也完全可能派出老弱殘兵做做樣子。
見到楊儀到現在還不能明白內中情由,諸葛亮不免顯得有些失望。
能被諸葛亮委任為自己的主簿,說明他對楊儀的才能是十分看重的。
可或許楊儀只精于籌算理政之道,對于國家戰略及人心方面,還是有著不少欠缺。
這一點與糜旸實在沒法比。
一想起糜旸,諸葛亮的嘴角不禁流露幾分笑意。
無論是之前共同想到奇襲定軍山一事,還是當下的唱雙黃共同威逼孫權,都可以充分證明糜旸與他在很多事上有著天然的契合。
這對諸葛亮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鳳雛雖逝,尚有白鹿,知己向來難尋。
只不過諸葛亮倒也沒在楊儀面前透露內心的想法,他只是澹澹地解釋道
“因為,孫權貪婪。”
當說完這一句話后,諸葛亮便走下了城墻。
留在城墻上的楊儀則仔細琢磨著諸葛亮的那句話,良久之后楊儀的臉上露出會心的笑容。
對呀,孫權是一個極為貪婪的人。
對于一個貪婪的人來說,既然只能選擇北伐,那么他一定會盡最大的力量,在北伐這條路上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
當明白諸葛亮的深意,楊儀不禁將目光望向東方。
西北戰事未歇,東南即將再起刀兵,兩面作戰,曹魏能擋得住嗎
漢章武四年五月末。
在雨季即將到來的時候,諸葛亮終于在劍閣內大致料理完奇襲定軍山的一切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