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糜旸否決了自己的猜想,魏延不禁用疑惑的目光看向糜旸。
大將軍究竟要自己做什么呢
迎著魏延疑惑的目光,糜旸接著說道“吾要你率領一支精兵,從南門破圍而出,待你破圍而出后,就相機南渡漢水至定軍山。
我會讓州卿為你副將。
等益州的援軍一到后,你便可打開州卿手中的錦囊,將當中我的命令交給來自益州的統兵大將看。
半月內,若益州援軍尚未到達,則你自己可打開錦囊,按錦囊中的計策行事。”
說到這,糜旸用眼神示意了下州泰。
州泰察覺到糜旸的眼神后,察覺到事情重要性的他,在對著糜旸重重一拜后,便宛若收藏珍寶般將手中的錦囊收入懷中。
糜旸的計劃說來也簡單,他并非是要趁魏軍大意的時候,直接擊潰魏軍,而是要趁這難得的機會,將魏延及他部下的精兵送出城去。
而糜旸之所以會選擇魏延,除去魏延是目前他手下最能打的大將以外,還因為曾經是劉備部曲的魏延,曾親自參與過當年的奇襲定軍山一戰。
在當下的諸將中,魏延是對定軍山地形最為了解的人。
當糜旸講完心中的計劃后,不止是魏延,就是一直在旁聽的法邈、州泰等人也不禁用震驚的眼神看向糜旸。
兵士從城內突圍而出,這往往是守城方到了最后一刻才會嘗試做的事。
而從糜旸的計劃可知,縱算是他,也認為這時候的南鄭到了那一刻。
知道這一點后,魏延的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沉默良久后,魏延方才甕聲甕氣的言道“臣可以護著大將軍一同突圍。”
魏延的聲音很是低沉。
魏延的意思很簡單,若南鄭真到了那一刻,若魏軍真的如糜旸所預料一般放松了戒備,那只要他能突圍而出,自然也能護著糜旸逃出南鄭這座牢籠。
糜旸倒是沒想到,到了這一刻,魏延第一想的竟然會是這事。
看來長久的相處下來,魏延對他的感官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而在魏延說完這句話后,堂內的幾位心腹在法邈的帶領下齊齊對著糜旸一拜,口中勸道“鎮北將軍所言有理。”
很明顯,當魏延說出一條新的出路后,哪怕這條出路只能讓糜旸逃出生天,但法邈等人還是愿意成全糜旸。
這不僅是因為糜旸對大漢的意義不一般,更因為糜旸在他們心中的私人地位不一般。
面對眾人的勸諫,糜旸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他笑著說道“大漢只會有戰死的將軍。”
糜旸雖是在笑,但他的話語落在法邈等人耳中,卻是讓他們心中頗受觸動。
糜旸的心志,早就在當初與馬超的那番對話中體現的很明顯了需守多久,我死之后。
音猶在耳,現馬超還在為大漢死守陰平,他身為三軍主帥,豈可臨陣脫逃呢
除去這點原因之外,糜旸之所以不選擇與魏延一同突圍而出,還在于他認為南鄭,乃至于整個梁州戰場,并非沒有翻盤的機會。
翻盤的關鍵,在于益州是否能及時派援軍到來。
目前南鄭城內只有近萬精兵,這近萬精兵若單單論守城,糜旸是有足夠信心的。
可這種信心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降低的。
因為南鄭城內,并未有充足的糧草,可以讓他堅守南鄭多久。
從一開始,糜旸就不具備打持久戰的基礎。
在無法堅守長久的情況下,正常來說,糜旸應當以攻為守,可南鄭外的地形,又沒辦法支撐他許多計策的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