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最后一句話后,姜維重重地對著身前的糜旸一拜。
見到姜維如此,糜旸的臉上露出了笑意。
歷史上的姜維是怎么投降季漢的呢
不是受到大義感召。
那一年諸葛亮軍出祁山,當時姜維與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
馬遵得知季漢大軍到來,懷疑姜維等人異心,于是獨自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
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于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
見家鄉都不信任自己,最后不得已之下,姜維只能投降諸葛亮。
故而歷史上姜維投降諸葛亮,乃是有著兩個重大的原因,一個是被上司懷疑,另一個是退路被阻斷了。
這兩個原因缺一不可,才最終促成了姜維投漢的舉動。
而當下的情勢,雖然與歷史上有些不同,看起來姜維好似只是受到上司懷疑,他的退路還在,但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
因為在當世中,楊阜就是姜維在曹魏政治生涯中的保障,是姜維遇到危難時,能夠幫助他度過難關的后路。
但現在,姜維的退路,卻已經被曹叡親手斬斷。
故主與門生之間是禍福相依的,楊阜遭此大難,與楊阜既有親戚又有門生關系的姜維,回到曹魏后難道會得到好的下場嗎
可別忘了,姜維原本就是受郭淮懷疑的。
而在楊阜被定性為“奸逆”后,這種懷疑很可能就會轉變為實際的罪行。
簡單的利害關系,以姜維的智慧不可能想不清楚。
而在想清楚之后,歷史上姜維怎么做,今世他自然就會怎么做。
一切都是這么水到渠成。
不過與歷史上不同的是,今世由于對楊阜的情感,姜維內心中對曹魏的恨,可會比歷史上多多了
見姜維終于愿意投降自己,糜旸連忙俯身扶起姜維。
一年耕耘,終結碩果,糜旸這時心中的喜悅不足為外人道也。
在扶起姜維之后,糜旸笑著讓姜維先下去好生歇息。
待姜維離開大堂之后,糜旸返回到坐席上,將懷中從長安送來的一封密信給取出燒毀。
這封密信乃是從長安的司聞曹密探華安手中送來的。
信中稟報的正是之前,糜旸讓隱藏在長安的諸位司聞曹密探辦的事。
信中所言,糜旸布置的任務,都很完美的完成了。
間諜存在的最大效用從來不是無風起浪,而是推波助瀾。
只是看著盆中的密信在火中漸漸化作煙灰消散,糜旸的心神卻不自覺地飄到了一個人的身上
齊王曹叡。
他在后世還有個響亮的稱號魏明帝。
“思慮果遠曰明;獨見先識曰明;”
身為穿越者的糜旸知道,曹叡并未愧對這個謚號。
而曹叡才是歷史上那個隱藏在司馬懿身后,與諸葛亮進行戰略層面的對戰,并且硬生生將諸葛亮耗死的人。
所謂司馬大將軍,不過是曹叡的提線木偶而已。
想到這,糜旸不禁心中思量
看下來,接下來我的對手是你咯。
這是昨天第二章。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