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旸行軍的速度并不慢,哪怕一路上他刻意放緩了一些行軍速度,以防被魏軍半道伏擊。
但是在時間進入章武四年十一月的上旬后,糜旸還是順利率軍抵達了離斜谷口的不遠處。
褒斜道是長安穿越秦嶺通往漢中的主要道路,它的北入口在眉縣斜谷口,南出口在漢中褒谷,故才被稱為褒斜道。
當下糜旸率軍靠近的便是斜谷口。
但糜旸在率軍靠近斜谷口后便發現,谷口外橫亙著大片的魏軍軍營。
而那些魏軍軍營中,正有著大量的炊煙浮起,想來是魏軍提前收到消息,率軍進駐軍營,想著阻擋他進入關中。
褒斜道作為漢中連通關中的大道,魏軍一直在斜谷口外修建有營壘。
甚至在這之前,為了預防漢軍突襲長安,還在斜谷外的軍營中布有重兵。
當然梁州一戰后,那些重兵估計也所剩無多,但那些堅固的軍營還是在的。
與糜旸一同登高的還有州泰。
相比于法邈的專精政務,州泰是目前糜旸麾下為數不多的稱得上文武雙全的人才。
正因為知道州泰有著這種天賦,一開始州泰在加入糜旸麾下后,糜旸便讓州泰擔任南鄭縣令。
這是在鍛煉州泰的治政才能。
而今日將州泰帶在身旁一同登高察看敵情,主要為的就是鍛煉州泰對軍事的敏感度。
故而在觀察完斜谷外的軍情后,糜旸并未急著說出他自己的看法,他看向州泰問道
“州卿,你怎么看”
聽到糜旸的詢問后,州泰知道糜旸是問他對敵軍進駐軍營一事的看法。
由于糜旸是第一次問他這樣的問題,這讓州泰的呼吸不免顯得有些急促。
州泰不覺得糜旸是真的想詢問他,以糜旸的韜略,他心中肯定已經有了一針見血的看法。
糜旸之所以會在胸有腹稿之下還特地詢問他,本質上是在考教他。
考教他是否有被提拔的必要。
當初州泰主動投奔糜旸,不就是看中糜旸的光明未來,想著行攀龍附鳳之舉嗎
現在夢寐以求的機會來到面前,州泰又豈會不感到緊張呢
因為緊張,州泰先是好好思考了一番,隨后才回答糜旸道
“在臣看來,眾多賊軍既已經進駐軍營,我軍接下來并不好圖謀關中。”
在說這句話時,州泰臉色凝重,同時他的語氣中還有勸諫之意。
身為糜旸的心腹,州泰可是在從陽平關之時就知道糜旸的心意的。
他的這位大將軍雖然嘴巴上說的是,要為陛下當好疑軍,但其實上這并不是糜旸心中真正的期許。
不然糜旸又何必提前派孟達進入扶風郡攪弄風云呢
將關中的敵軍大量吸引到長安,這只能說是糜旸心中對此次出征的最低標準。
至于最高標準嘛,所處的高度不同,州泰也無法猜出糜旸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但州泰卻知道,無論糜旸心中想要做什么,前提條件都要是能順利率軍進入關中。
可在大量魏軍進駐斜谷口外軍營的情況下,這一點很難做到。
因為雖然魏軍軍營并未直接堵在斜谷口,從而讓漢軍能夠順利走出斜谷口。
但若是不消滅掉谷口外近處的魏軍,一旦糜旸率軍深入關中后,魏軍突然從后截斷漢軍的糧道,那該怎么辦呢
再加上登高往外望去,州泰對魏軍軍營的整體構造有了個更清楚的認識。
魏軍軍營大多依山勢而建,這樣的布營方式,大大加強了魏軍營壘的堅固性。
糜旸目前手中只有一萬大軍,此番前來更未攜帶大量攻城器械。
在兵力及攻城器械皆不足的情況下,要想通過強攻的方式,消滅盤踞在魏軍軍營中的魏軍,難度無疑是極大的。
更別說魏軍軍營內,還有著數量不少的魏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