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他的這兩個問題,司馬懿不能給他滿意的答案,賈逵會馬上上書給曹叡,讓曹叡將司馬懿調離宛城。
賈逵不介意讓自己親自坐鎮宛城。
就在賈逵又催促了一聲后,司馬懿終于開口答道“臣會上書朝廷,將棘陽丟失的來龍去脈如實告知。”
“而棘陽的丟失,雖讓宛城時刻暴露于敵軍兵鋒之下,但這不意味著宛城無可守之勢。
宛城乃天下堅城,城內糧草軍械無數,只要我堅壁清野,拒不出城與敵交戰,張飛想攻下宛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賈公放心,懿一定會與宛城共存亡”
在聽完司馬懿的回答后,賈逵滿意的點了點頭。司馬懿的態度與策略,都得到了賈逵的認可。這讓賈逵做出了一個決定。
賈逵對著司馬懿言道“臣會上書太子,為仲達美言。”
得到賈逵這層許諾的司馬懿當即大喜。
賈逵在朝野間的聲望,那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可以說只要賈逵能多活幾年,以他的聲望,他將來必能成為三公之一。
有這樣的人物為他美言,想來可以將他身上的罪責減輕不少。
雖無法逃避懲罰,但想來曹叡也會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
司馬懿立即對著賈逵拜謝。
面對司馬懿的拜謝,賈逵倒是不甚在意。
他愿意為司馬懿美言,倒不是想培養自己的人際關系,他是純粹為大魏考慮。
誠然棘陽的丟失,代表著司馬懿的失職。
但在了解了張飛的通盤謀劃后,饒是賈逵也暗自咋舌不已。
若是他身處在司馬懿的位置上,他做得也不會比司馬懿好。
棘陽的丟失不能證明司馬懿的無能,只能說張飛實在太鬼了。
相反其實要不是司馬懿的話,張飛這一戰是可能一舉奪取宛城的。
因為是司馬懿敏銳的做出判斷,寫信向自己求援,才最后讓大魏并未失去宛城這一重鎮。
正是看在這一點的份上,賈逵才愿意出手保下司馬懿。
畢竟大魏當下不能說沒有將才,可是大魏的國境太過廣闊,將才過于分散。
若是曹叡貿然將司馬懿撤離,新上任的守將可能做得還沒司馬懿好。
至少司馬懿能清晰的看出,當下“堅壁清野,不與敵戰”才是最好的應敵策略。
接受了司馬懿的拜謝后,賈逵并未多留。
他乃是豫州刺史,加上最近孫權動作頻仍,他沒辦法久離豫州。
于是在對著司馬懿一拜后,賈逵當日便率軍離開了宛城。
隨著賈逵的離開,司馬懿與賈逵的兩道奏疏,也在不久后送抵洛陽。
曹叡站在洛陽城的城西城墻上,遙望著西方。
曹叡不是在遙望長安,他是在注視著一支精銳魏軍的漸漸遠去。
那支魏軍正是由張郃統帥的,集合了關中與淮南精銳的援救隴右的希望之師。
宛城與洛陽距離不遠,張郃之前從宛城出發,沒用多久就到達了洛陽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