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看完賈逵的美言奏疏及知道司馬懿的對手是張飛后,曹叡心中的怒氣漸消。
畢竟司馬懿在這一戰中,有著失職之過,卻還不算愚笨至極。
況且張飛在奪下棘陽后,接下來一定會重兵圍困宛城。
在這種危急的情勢下,臨陣換將的確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曹叡最后只是對這一戰做出了兩個處置。
“傳詔下去削去司馬懿的安南將軍稱號,貶他為護宛將軍。”
在曹魏中,安南將軍亦算一重號將軍,只是職權比較小而已。
可再怎么小,安南將軍在名義上還是能管轄整個荊州的戰事的。
但護宛將軍就不是了。
顧名思義,護宛將軍只能負責宛城周邊的軍事,至于其他地方的,跟他就無緣了。
曹叡的這一降職直接降到了司馬懿的大動脈上。
在說完這一道詔令后,曹叡猶豫了一會又接著說道“廢荊州諸郡縣,改南陽郡為魏安郡,編入豫州之內。”
若說曹叡的第一道詔令尚算正常的話,那他的這第二道詔令,就讓一旁的孫資、劉放感到意外,便面面相覷起來了。
一旦這道詔令頒布出去,無疑是在向世人宣告著,從此大魏在荊州再無控制權。
號稱統治天下九州的曹魏,從而也就變成八州了。
若是愛面子的曹丕知道這件事,他是一定不會同意的。
看到孫資與劉放猶豫的神色后,曹叡果斷地說道“無須猶豫,就按孤說的去做。”
在曹叡看來,廢荊入豫,乃是必然之舉。
襄樊會戰后,曹魏在漢水以北的地盤大大縮水,就連南陽郡也被一分為二。
這種情況意味著,曹魏在宛城一帶根本就沒有戰略縱深。
這點原因,也是導致司馬懿丟失棘陽的另一個內因。
因為在缺少戰略縱深的情況下,司馬懿這個安南將軍為了不丟失棘陽,只能被張飛牽著鼻子走。
而在丟失棘陽之后,曹魏在宛城附近的控制更是會被進一步削弱。
以當下的局勢,司馬懿能控制住宛城周圍幾縣不投降漢軍,就已經是萬幸了。
所以若是他不將宛城周圍編入豫州的政治區域中,宛城在接下來的作戰中,很可能會變成一座孤城。
雖然宛城距離豫州很近,可賈逵權力再大,他也不可能跨州無限度的支援宛城一賈逵快速的率軍從宛城撤退,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當下荊州的存在,除去在面子上不讓曹魏太過難堪以外,反而會成為魏軍在戰略上的巨大短板。
既然如此,荊州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不慕虛名,但取實利,這是當年曹操教授給曹叡的人生信條。
曹操當年也正是靠著這人生信條,才一步步發展壯大的。
身為曹操器重的繼承人,曹叡自然也知道在什么時候,他該做出什么樣的抉擇。
見曹叡態度果決,孫資與劉放也不再猶疑,很快就寫好詔令并讓內侍發往了尚書臺。
而在詔書分別發往宛城及豫州的同時,在相隔千里的隴右大地上,一支裝備精銳的漢軍也來到了街亭之中。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