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了糜旸為表誠意,親自將兩位使者送出大營外。
糜旸的舉動正好被前來找他匯報軍情的黃權看見。
在看見眼前的一幕后,黃權沒有馬上叫住糜旸,而是靜靜看著兩位使者離去。
當使者的身影已經完全看不見后,黃權方才來到糜旸身后,呼喚了他一聲
“大將軍。”
聽到黃權的聲音,糜旸收回注目長安城的目光,他轉身看向了身后的黃權問道
“有何事”
面對糜旸的詢問,黃權答道
“驃騎將軍遣人匯報,說是已經發現敵軍的前鋒蹤跡。”
黃權的稟報讓糜旸的思緒又飄到了百里之外的一處地方。
那處地方名為潼關。
潼關對于當世來說,其實是個新鮮的關隘名字。
因為這處關隘是在數十年前由曹操主持修筑的。
相比于在世間享有大名數百年的函谷關,潼關的名氣并不大。
至今為止,它也只在當年的關中大戰中稍微展現過一次它的雄偉。
但來自后世的糜旸卻知道,論險要程度,潼關絕對在函谷關之上。
因為縱觀前后世史書,函谷關有在嚴守的情況下失守的例子,但潼關卻幾乎沒有。
自三國之后,潼關就一直是關中大地上最重要的一道關隘。
糜旸派馬超去阻擊許褚,絕不僅僅是為了要圍點打援,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拿下潼關。
潼關一旦落入漢軍手中,那么洛陽在漢軍面前,就只有一道年久失修的函谷關守護。
拿下潼關對將來的漢軍東出來說,有著重要的助力作用。
只是馬超能完成自己交給他的任務嗎
對于這一點糜旸心里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公衡以為驃騎將軍能順利擊敗敵人援軍嗎”
糜旸的突然詢問讓黃權一愣。
可很顯然對于這個問題,黃權在心里早有思考過。
所以一愣過后黃權很快答道
“驃騎將軍率領的大多是我軍精騎,行動迅速且不易為敵人察覺。
在有心算無心之下,加之關中平原地勢有利于我軍騎軍,想來驃騎將軍擊潰敵人援軍并不難。”
黃權的回答讓糜旸點了點頭。
“那驃騎將軍是否能再拿下潼關呢”
若說糜旸的第一個疑問,讓黃權不至于顯露遲疑的話,對于糜旸眼下的這個問題,黃權則明顯的流露出了遲疑。
這也不怪黃權智遲。
任何智謀都需要一定的情報為基礎。
而以當下的實際情況來說,大漢的臣子中除去糜旸之外,沒幾個對潼關的險峻程度有著足夠的了解。
大部分大漢臣子甚至包括劉備,他們都將自己的目光全部注視在長安上,絲毫意識不到眼下乃是漢軍拿下潼關的最佳時機。
黃權的遲疑被糜旸察覺到。
意識到黃權回答不上來,糜旸輕笑了一聲道
“命姜維、張嶷率軍兩萬前往與驃騎將軍匯合。
告訴他們二人,務必要協助驃騎將軍拿下潼關。”
糜旸的這道命令讓黃權有些不解。
斟酌了言語后,黃權出言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