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乃是天下堅城,縱使因大將軍之計,可讓長安的敵軍產生內訌。
然此內訌不一定能助我軍一舉奪下長安城。
臣以為為萬安計,大將軍何不等我軍拿下長安后再分兵襲取潼關呢”
在黃權看來,眼下的戰局明顯是漢軍占優不錯。
但長安城堅池厚冠于天下,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也許長安城內的敵軍人數不多,但長安城內的百姓可是有數十萬。
難免曹彰來日不會動員城內的百姓一同守城。
考慮到這種情況,近十萬漢軍攻打長安城都尚嫌不足,更何況還要繼續分兵削弱己方兵力呢。
黃權既是規勸,也是不解。
但面對黃權的規勸,糜旸的態度卻很堅定。
“按孤做的就好。”
說完這句話后,糜旸又出言說道
“讓魏延率軍準備好。
長安內亂,快則今日,慢則兩日可能就會發生。
敵人內亂,我軍若不趁勢攫取一些果實怎么可以呢”
吩咐好這件事后,糜旸便負手離開了黃權的身前。
在糜旸離開后,黃權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黃權的嘆氣被身旁的還是少年的黃崇所注意到。
黃崇是黃權的長子,今年年初黃權從成都隨劉備親征時,為了好好培養他的長子,他特地將黃崇帶在了身邊。
而在當世將至親的人帶在身邊親自調教,乃是一件很普遍的事。
因此方才糜旸看到黃權身后的黃崇時,并未下令讓黃崇退下。
相反的他對黃權的這個兒子,還怪有好感的呢。
黃崇見黃權嘆息,他不免關心地問道
“父親可是因大將軍不聽勸諫而苦惱”
黃崇因年紀尚小,語氣中還帶著一些少年人特有的稚嫩。
而黃權也是沒想到,一向循規蹈矩的黃崇會突然在這時發言。
黃權意外地看向黃崇問道“你覺得大將軍方才的命令是否有不妥之處呢”
面對父親的詢問,黃崇果斷搖了搖頭。
他年紀尚輕,涉事也不多,怎敢妄評糜旸的命令。
可在搖頭后,黃崇卻對著黃權一拜言道“孩兒不懂世事,不知大將軍為何如此在意潼關。
但孩兒見過許多世事,孩兒知道自建安以來,大將軍的決斷都無出錯過。”
說這番話時,黃崇的臉上浮現起對糜旸濃厚的崇拜之色。
莫說黃崇,他這一輩的人,都對糜旸有種近乎狂熱的崇拜。
聽到黃崇的話后,黃權不由得大笑起來。
他不是在笑黃崇,他是在笑自己。
笑自己有時候竟還沒一個少年郎看的明白。
“為父有時候真的覺得,是大將軍在以一己之力,將今漢推到了如今的高度。”
“你年歲也不小了,這次就隨姜校尉一同出征吧。”
說完這句話后,黃權搖頭晃腦般帶著黃崇離開了。
拿下潼關后,下一步是不是就是洛陽了呢
咱的這位大將軍,心可真大呀
兩位使者由于心中的驚愕,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了長安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