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倍以上的兵力突圍,還能被打的龜縮回城內。
要是糜旸統兵那尚且有理解的可能,但現在統兵的是“擅長內政”的諸葛亮呀
雖說諸葛亮之前取得過平叛南中的大捷,可由于距離的問題,許多世人不清楚那場大捷的許多內幕。
所以世人大多數對諸葛亮的印象還處于“尤善內政,稍善平亂”的狀態中。
在這種印象下,誰會相信陳倉魏軍這一段時日以來被諸葛亮蹂躪的事實
相比于這“不切實際”的可能,恐怕世人更相信郝昭是在擁兵自重,觀望成敗罷了。
賈嗣要提醒郝昭的,也恰恰是這一點。
在賈嗣的提醒之下,郝昭最后只能不顧心中的疑慮,決定率軍出城前往五丈原救援曹真。
而既然最后打算要救援曹真,那么郝昭的行軍速度自然是不會有所拖延。
可這恰恰就中了諸葛亮的伏兵之計。
在陳倉城與五丈原之間的一座山谷之中,上萬魏軍自進入其中之后,就遭遇了數千漢軍的伏擊。
數千以逸待勞的漢軍,先是在兩側的高山上推下巨石擋住山谷的進出口,成功將上萬魏軍都堵住了山谷之中。
然后居高臨下的漢軍,又開始施放箭矢對猝不及防,陣型散亂的魏軍造成了大量殺傷。
在完成這兩個步驟后,覺得時機已經成熟的諸葛亮,派出使者下往山谷內企圖勸降郝昭。
近萬魏軍被困在狹窄的山谷中,本質上已經是甕中之鱉。
諸葛亮要想將他們盡數殲滅于此,也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釋放火矢就好。
但諸葛亮覺得局勢已然發展到這一步,沒必要對近萬魏軍趕盡殺絕。
能勸降自然是最好的。
況且若能勸降郝昭,那么也有利于來日漢軍拿下陳倉郝昭還是有留下一些魏軍守城的。
為了能一次勸降成功,諸葛亮特地派出了郝昭的同鄉人靳詳。
只是在靳詳見到郝昭之后還未說出一句勸降之語時,知道靳詳來意的郝昭就語氣生硬地對靳詳言道
“魏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
卿還謝諸葛,便可殺也。”
當靳詳回到山上將郝昭的話如實稟告后,諸葛亮倒是不禁對郝昭高看了一眼。
就是諸葛亮身旁的漢將在聽到郝昭的話后,卻不由得冷笑連連。
都死到臨頭了,還嘴硬啥呢
一眾漢將見勸降無效,就齊齊建言諸葛亮重新發起進攻,遂了郝昭的愿。
可一眾漢將的請戰,諸葛亮并未允準。
嘴硬的人諸葛亮這輩子見了不少,只不過諸葛亮知道眼下魏軍被困在山谷中糧草斷絕。
在沒有糧草補給的情況下,不出三日就算郝昭不改變想法,他的部下可能也會忍不住綁縛他求降的。
當下的諸葛亮身體康健,并不缺等待幾日的耐心。
信使之所以來到漢軍大營中沒見到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生性謹慎。
哪怕那近萬魏軍當下很難再掀起什么風浪,但諸葛亮還是選擇親自在山谷之上靜待著局勢的變化。
而楊儀就是諸葛亮留下來,為漢軍看守大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