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陛下”
糜旸響亮的感謝聲響徹在大殿之內。
如此響亮的感謝聲,著實有些驚了殿內的些許臣子。
但卻也讓劉備、諸葛亮、張飛、趙云等人的臉上,都不受控制地流露出笑意。
這位子侄,未免太過憊懶了。
處在眾臣末尾的那些新近投效大漢的魏臣,看著當下殿內發生的一切,他們感覺到自己的三觀,正在快速地崩塌著。
大漢的議事氣氛,好奇怪呀。
可,卻好喜歡呀
漢章武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漢太子劉禪的車輦,漸漸來到了長安城外。
坐在車輦內的劉禪,難掩年輕人的心性。
越接近長安之時,劉禪就越控制不住自己,不斷地掀開車簾朝外張望著。
劉禪自小在南方長大,從未來過北方。
相比于南方的溫暖濕潤,北方的空氣顯得干燥寒冷。
特別是地貌,南方多以丘陵為主,北方卻大多是平原。
感受著以往從未感受過的溫度,再看著眼中那一望無際的蒼茫平原,劉禪的眼神中充滿著驚奇。
自大漢發起北伐戰爭以來,劉禪就一直待在成都的皇宮內。
對于他來說,以往了解北伐的戰事,都是通過冷冰冰的書簡。
雖說書簡內的內容,亦時常讓劉禪感到熱血沸騰,但劉禪卻總是覺得少了點什么。
在親眼見到關中的風貌后,劉禪終于知道少的是什么了。
劉禪激動地伸手指著外界,對著一旁的黃皓言道
“孤從未見過如此廣闊的天地,而孤只要一想起就在不久前,大將軍率領我漢家健兒在這片遼闊天地中與賊軍爭鋒,孤的心中就興奮的很。”
身為大漢的太子,劉備對劉禪的教育一向是很重視的。
可劉備又將劉禪保護的太好了。
不能說劉禪智商有缺,只能說在劉備的保護之下,劉禪的性格并未得到有效的鍛煉。
看著劉禪雀躍的樣子,黃皓先是好言附和了劉禪一番,然后又忍不住開口勸諫道
“昨日長安就有消息傳來,今日是大將軍親自在城外迎接殿下。
殿下身為大漢儲君,應當注重儀態。”
自己是劉禪的近隨。
黃皓知道劉禪在自己面前,對儀態不太重視,算不上什么大事。
可黃皓擔心的是,一會見到糜旸之時,劉禪也會如此作態。
黃皓能在短時間內就被劉禪當成心腹,他自然是一個聰明的人。
作為一個聰明的人,又處在一國太子的身邊,有些事黃皓肯定是會關注的。
糜旸是何人
年紀輕輕就立下不世功勛成為大漢的大將軍,深得陛下器重,權勢滔天。
可以說糜旸已經具備成為權臣的一切條件,差的只是一個時機而已。
權臣不一定是女干臣。
只是對劉禪來說,無論如何他都應該要在糜旸面前保持著威儀。
唯有威儀深重,才會讓糜旸不會輕視劉禪。
黃皓知道他的未來全在劉禪身上,所以他考慮事情定然會更全面一些。
在聽完黃皓的話后,劉禪微微思考了一下。
隨后劉禪便對黃皓言道“你說的有道理。”
說完這句話后,劉禪便主動坐好,不再有張頭四望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