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曹叡奉命于危難之間的倉皇遷都,孫權近來的日子卻較為舒心不少。
盡管在諸葛亮的籌謀下,引得東吳重臣張昭與孫權幾近于決裂,更引得東吳內部的政治矛盾在暗中激化中。
但孫權是自信的。
年近五旬的他,經過數十年的風雨執政,早不再是建安五年那位稚嫩的少年郎。
孫權相信以他多年掌控政局的能力,張昭之流最后定然不能成事,東吳內部的政治矛盾,也會被他漸漸潤物細無聲的化解掉。
在這種篤定之下,完成畢生夢想登上帝位的孫權,心中頗有舒適之感,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了。
而更讓孫權感到舒心的事,也在即將邁入二月的這一日,送到了建鄴城中的孫權手中。
望著手中那封內容確鑿無疑的情報,孫權在驚喜之余,心中還陡然浮現了許多異樣的情緒。
劉備竟然死了
劉備終于死了
似這等可以大大提振東吳人心的事,負責掌管東吳情報的是儀實在沒必要去隱瞞。
因此在這個驚人消息剛剛到達建鄴的時候,劉備崩逝的消息就在是儀的運作下,一瞬間傳遍了整座建鄴城。
是儀料想的沒錯,當建鄴城內的公卿大臣,世家名流得知這個消息后,無一不奔走相告,相拜而慶。
只是對于這一現象,是儀卻并不感到滿足,他真正想看到的是孫權的狂喜之態。
但很明顯,孫權的反應讓是儀有些失望了。
孫權當下的臉色雖說有著欣喜,可卻顯得有些克制,與他期待中的狂喜相差甚遠。
是儀對孫權的這種反應,表示出深深的不解,按照常理來說,孫權的反應不應該是這樣的。
與張昭同為淮北重臣的是儀,見一時摸不透孫權的心思,他只能有些驚慌地垂下了頭。
是儀的反應,被坐在御座上的孫權,清晰地捕捉進眼神中。是儀在擔心什么,以孫權的心智不難看穿,但他卻沒有第一時間出言安撫是儀。
孫權的沉默沒有持續多久,陡然間孫權的聲音在大殿內清晰地響起“子羽,隨朕一起出去走一走吧。”
“帶上晉王。”
之前在張昭的激烈抗爭下,孫權為了穩定住東吳的局勢,沒有一意孤行的封孫慮為太子,不過為了體現孫慮在他心中的特殊性,孫權還是賜封孫慮為名號尊貴的晉王。
是儀不知道孫權為何會突然有此想法,但面對孫權的要求,是儀自是不敢有半點異議。
微微躬身后,是儀便朝外走去,不久后安排好一切的是儀,再次進入殿內,將孫權迎至了皇宮外的車駕上。
因為看出孫權這次外出不想驚動太多人,故而是儀只是安排了一隊精甲衛士隨從。
在精甲衛士的護送下,華美的車輦在迎到他的主人后,便徐徐朝著建鄴城外走去。
孫權一開始并未告知是儀,他這番出游的目的地在于何處,但很快在孫權的親聲吩咐下,是儀知道了孫權的目的地在何方正是毗鄰建鄴城的京口。
京口是長江沿岸的一大重鎮,由于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當年孫權在此布置重兵,最主要的目的為了就是讓京口起到拱衛建鄴的作用。
身為孫權的近臣,是儀當然知道京口對東吳的戰略重要性,可是儀卻不知道,孫權今日為何會突然想巡游至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