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喃喃自語后,孫權又幡然掙扎,順勢而為,這又能完全怪自己嗎
復雜的情緒在孫權的心中愈涌愈烈,而隨著一騎飛騎從遠到近的急報,孫權內心復雜的情緒再添一抹悲傷。
“稟報陛下,劉夫人聽聞劉備逝世的消息后,一時悲憤,竟投江自盡”
信使膽戰心驚的跪地向孫權稟報了這個驚人消息。
還未等孫權在聽到這個消息后有何反應,一旁的是儀與孫慮先是臉色大變。
在東吳被稱為劉夫人的只有一人,那人便是早年被孫權嫁于劉備的親妹孫尚香。
身為孫權的嫡親妹妹,孫尚香在東吳的地位不言而喻,更何況當年她嫁予劉備,本就帶著強烈的政治意圖當年要不是趙云與張飛阻攔,孫尚香是完全可以將劉備的命脈劉禪帶回江東的。
正因為如此,是儀與孫慮在初聽聞這個消息后,臉上的驚色是怎么也掩飾不住的。
而相比于孫慮在驚詫之后的悲傷,是儀則是心中充滿了畏懼。
真要論起來的話,孫尚香今日的投河,好像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就在是儀畏懼,孫慮悲傷的時候,孫權亦剛剛從這個突如其來的噩耗中轉醒過來。
當年他不惜忤逆母親,做主將孫尚香嫁予劉備,明面上為的是締結盟約,但內中企圖卻瞞不過別人。
今時當聽到孫尚香投江追隨劉備而去的消息時,孫權心中的第一反應是,當年他若不做此舉,那么今日他的嫡親妹妹會有這樣的下場嗎
答案不言而喻。
兄長有野心,夫君亦有野心,這樣的聯姻,在一開始就注定了孫尚香的結局是悲慘的。
或許是想到了幼年時的兄妹之情,加上方才對劉備的悲嘆之心,許久未曾流過淚的孫權,眼眶中竟然浮現了些許淚花。
但時局如此,又豈能怪他
孫權臉上的悲傷與哀嘆情緒不似作假,畢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無論是對劉備的惺惺相惜,還是對孫尚香的不舍懷念,在孫慮與是儀面前,孫權都無須假裝。
這是孫權柔情的一面,只是孫權畢竟是孫權。
孫權示意孫慮對著長江與巨石的方向一拜,以示對劉備與孫尚香的哀悼之情。
而就在孫慮聽話的按照孫權吩咐,完成這個緬懷的行為后,未等眼眶中的淚花積蓄成淚水,孫權便伸手一抹,將眼中難得浮現的柔情給生生抹除。
既然你先走一步,那朕接下來就不客氣了。
臉上追懷的神色瞬間消失不見,孫權臉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堅定與冷酷。
“子羽”
孫權的輕喚,差點沒將是儀嚇得跪倒在地。
“臣,臣在”
得到是儀的回應后,孫權登時下令道“命水軍打撈劉夫人尸體,整理妝容后,以上等藥材保存尸體放入棺槨中。”
“待這一切整理完畢后,便下詔讓張溫攜帶劉夫人遺體,出使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