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曹丕新喪,國境又有強敵壓境,缺乏威望的曹叡只能通過大肆封賞的方式,來為自身贏得第一波人心。
甚至為了展現出自身寬容的一面,曹叡面對廷尉高柔提出的捕捉張合三族的建議,也未表示同意。
當越來越多的長安敗兵回到國境內后,張合投降糜旸的事,就再也不是謠傳。
按照曹魏嚴峻的軍法,張合是逃不過“三族消消樂”套餐的。
但曹叡考慮到張合全族是河北名門,故而只是下令逮捕張合的直系親屬,對于張合的旁系親屬,曹叡并未做出處罰。
曹叡深知他不是曹操,他當下的威望與曹丕相比亦相差甚多。
在這種情況下,他就不能貿然舉起屠刀。
施恩,是當下自己能快速穩定權力根基的最佳方式。
曹叡的想法沒有錯,在得知曹叡寬容的一面后,不止張合的旁系族人,就是河北的許多世家也紛紛上書向曹叡感恩。
在初步穩定住人心后,一個令曹叡欣喜若狂的消息,從遙遠的關中送到了他的手中劉備崩逝了。
剛剛得知這個消息時,曹叡還有些不可置信,但緊接著越來越多的佐證消息就讓曹叡徹底拋棄了疑慮,沉浸在喜悅中不可自拔。
確定消息無誤后,曹叡第一時間親臨鄴城外的祖廟,向曹操及曹丕宣告這個喜訊。
而在回到鄴城內的皇宮中后,曹叡更是第一時間召集了在鄴城中的諸位大臣。
諸位大臣在來之前,就得知了劉備崩逝的消息。
故而當他們到來時,他們的臉上有著與曹叡一樣的怎么也掩飾不住的喜色。
不能怪曹叡與諸位魏臣如此喜形于色,實在是在這個節骨眼劉備崩逝,對曹魏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除去曹魏從此可以少卻一個勁敵之外,曹魏還可以借助著劉備之死,獲得一段難得的喘息時間。
糜旸太能打了
在得知長安與潼關接連丟失的消息時,曹叡及諸位魏臣一方面畏懼于糜旸的善戰,一方面心中也曾得出一個推斷,那便是在糜旸拿下潼關后,他不會再繼續貿然東進。
若非心中有著這個推斷,給曹叡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貿然遷都。
只是心中雖有這個推斷,可每每午夜夢回,曹叡還是不自覺會覺得心悸糜旸作戰向來天馬行空,沒人可以保證他接下來會怎么做。
可隨著劉備的崩逝,曹叡終于可以在心中說出保證二字。
劉備是今漢的開國之君,哪怕有著諸葛亮與糜旸在,他的崩逝還是會給大漢的人心帶來不可避免的震動。
對于糜旸與諸葛亮來說,他們當下的當務之急定然是要讓國內的人心恢復穩定,而不是再輕啟戰端,更何況連年作戰,漢軍的軍力及國力早就處在不堪重負的境地中。
廷尉高柔望著周圍同僚臉上的喜色,他最終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說道“真是天佑大魏也”
高柔的感慨,瞬間引起了在座諸位魏臣的共鳴,就連曹叡也用贊同的神色看向了高柔。
不過曹叡今夜召集諸位魏臣,可不單單是為了聽這句話的,曹叡漸漸收攏起臉上的笑容,抬眼望向下方的眾臣言道
“劉賊自斃,對我朝來說雖是喜事,可吾等當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