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賊尚在”
曹叡的一句糜賊尚在,宛如一盆涼水般澆在列位魏臣的心頭。
雖說眼下糜旸在長安,與鄴城有著千里之遙,可想一想南鄭與長安的距離,列位魏臣也就不覺得千里之遙有多遠了。
沉重的氣氛,在曹叡的言語下一瞬間籠罩在大殿內,沉默的情緒,亦宛若跗骨之蛆般環繞在列位魏臣的臉上久久不愿散去。
而就在大殿內陷入一片詭異的寂靜時,一聲清亮的聲音陡然響起
“糜賊勢強,少主即位,當下正是仰仗諸公匡扶朝政之時。
諸公一聞糜賊之名,就沉默久坐,難道這樣就能將糜賊視而不見乎”
這聲清亮的聲音,宛若一記重錘敲擊在諸位魏臣的心頭。
下一刻諸位魏臣不由得將目光朝著發出這聲聲音的人望去,待那人的身影落入眾臣的眼中后,除去眾臣中的少部分人外,大部分人眼中都流露出疑惑的神色。
這人誰呀
能讓大部分朝臣都記不住的人,他的身份一定不會很高。
而在身份不高的情況下,卻還能讓一些位高權重的魏臣認識他,這就說明他有著一些獨到之處。
曹休看著眼中面容肅穆的人,腦海中緩緩浮現出一個名字王基
王基字伯輿,是東萊郡曲城縣人。
王基年幼時就聞名鄉里,以才德過人著稱。
建安年間起家東萊郡吏,黃初年間,又被舉孝廉授郎中。
王基的家世雖算不上有多好,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得到了司馬懿的賞識。
借助著司馬懿的大力舉薦,王基算是進入了曹丕的視線之中。
今世由于糜旸產生的蝴蝶效應,導致曹丕與曹叡之間并無嫌隙,相反曹丕還早早就開始了對曹叡的培養。
出于這種心理,受到司馬懿舉薦的王基被曹丕安排為曹叡身邊的秘書郎。
曹叡受曹操的影響很深,他十分厭惡浮華清談的名士,但卻對有真才實學的人鐘愛不已,很明顯王基恰恰是這樣的人。
在與王基朝夕相處之下,曹叡很快發現了王基是個大才,加上賈詡在世時亦對王基多次稱贊過,故而曹叡越發器重起王基起來。
前些日子曹叡即位之后,便升王基為侍中,引為身邊智囊為自己參贊機務。
正因為王基日夜陪伴在曹叡身邊,曹休才對他有著一些印象,但王基眼下并無功勛在身,所以一眾曹魏公卿在短暫的愣神之后,看向王基的眼神很快不善起來。
但不善歸不善,眾臣都知道,身為曹叡近臣的王基貿然發言,定然事先得到過曹叡的默許。
或許王基就是曹叡事先準備好的手中一把刺激他們的利刃,故而眾大臣并不會傻到當眾反駁王基的發言。
倒是在王基的刺激下,許多魏臣的臉上流露出羞慚之色。
最先反應過來的,還是大司馬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