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之后,曹休起身向曹叡建言道
“我朝雖新喪關中,然河北、中原皆天下膏腴之地,我朝若得以休養生息,數年之后亦有充足國力可抵御糜賊。”
在為在座的魏臣吃下一顆定心丸后,曹休又接著說道
“然休養生息之時,整軍備戰之事亦不可輕視。
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派遣一大將鎮守洛陽,撫慰軍民士吏之心,不讓糜賊有可乘之機。”
聽到曹休的建言后,曹叡一下子打起了精神。
其實在遷都至鄴城之后,朝中許多人都對漢軍下一步的進攻目標有著猜測。
以當下大漢的疆域而言,大漢進攻曹魏的方向要么是豫州,要么是洛陽。
而相比于后者,朝中許多大臣認為糜旸的目的很可能是豫州。
許多大臣會得出這個推斷倒也不難理解,相比于天下堅城洛陽,無險可守的豫州更容易進攻。
加上一旦拿下豫州,那么曹魏的腹心之地將徹底暴露在漢軍的兵鋒之下。
更何況早在之前,就有消息流傳說糜旸將不日坐鎮荊州,這一消息影響的可不止是東吳君臣的心態。
可讓曹叡沒想到的是,曹休竟然會認為,將來漢軍主攻的方向是洛陽。
曹叡用探尋的目光看向曹休,希望他能繼續說出自己的看法。
得到曹叡眼神的示意后,曹休很快就在眾臣面前開口解釋道
“長安、洛陽,自古以來并稱為華夏二都,今糜賊已得長安,又豈會不窺視洛陽乎
再者當下賊軍已然遷都長安,雖說潼關已經落入賊軍手中,然只要洛陽及河東郡一日在我軍手中,那么長安時刻都有為我軍攻打之憂。
糜旸知兵之人,斷不會忽略此風險,而調遣大軍攻打豫州以至于關中空虛。”
聽到曹休的理由后,殿內的眾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洛陽的政治意義自不必說,除去洛陽的政治意義外,曹休所言的軍事層面更是提醒了殿內的眾人。
潼關在漢軍手中,魏軍就一定不能進入關中嗎
要知道當年渭南之戰時,馬超抱著的就是這種想法,結果卻被曹操分兵奇襲繞后,打了個措手不及。
有著這等珠例在前,正如曹休所言,糜旸是不會坐視長安的安全而不顧的。
而要想讓長安再無隱憂,拿下河東郡及洛陽,是糜旸唯一的出路。
在完全認同曹休的說法后,曹叡不由得問曹休道
“那大司馬認為,何人可擔此重任呢”
曹休似是早有料到曹叡會有此問,所以他立刻不假思索的言道
“司馬公,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