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劉備在世時,尚有些腦袋短根筋的異族在天水郡作亂,這讓糜旸還命姜維率數千漢軍前去鎮壓。
沒想到還未等姜維鎮壓的行動開始,劉備的死訊一傳開,西境的些許騷動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據姜維傳回的奏報可知,西境的異族甚至還學起漢人,自發地為劉備披麻戴孝起來。
剛剛得知這個消息時,糜旸頗有些不解。
摸著胡須的他,就此事詢問起身旁蔣濟的看法。
最后在蔣濟憋住笑的解釋下,糜旸方才明白了內中緣由。
可這并未讓糜旸開心起來。
糜旸不由得用詫異的目光看向蔣濟,似是在問這等敗壞他清譽的謠言,怎么可以任由它亂傳呢
當世都傳成這樣子,后世人還不知道會寫出什么演義來進一步破壞他的名聲呢
面對糜旸的無聲詢問,蔣濟強忍心中笑意,選擇以沉默回應了糜旸。
你當初殺的少點,也不至于今日會有這等謠言呀。
蔣濟沒告訴糜旸的是,在一些友人得知他投效糜旸后,還私下里給他寫信,問他糜旸是不是真有三頭六臂呢。
士人都如此,更何況平民百姓。
好在糜旸沒多追究這一點,糜旸自己也知道,這樣的謠言最好的方式就是不予理睬。
不然后面保準會有更離奇的言論出現。
在放下這件事后,糜旸看著手中姜維送來的奏報,他對著身前的蔣濟再次說道
“雖說羌氐兩族當下表示順從,但非我族類,依然不可掉以輕心。”
從后世來的糜旸,對漢末的異族是抱有很大戒心的。
“驃騎將軍病重,似有命在不測之象。”
糜旸又緊接著說出了這句話。
聽到糜旸的話后,蔣濟的神色也瞬間肅穆起來。
蔣濟絕對是個好臣子,好就好在他不僅頗有智略,代入感來的還特別快。
盡管他投效糜旸沒多久,但他現在一心都放在糜旸的大業上。
“大司馬所言甚是。”
“驃騎將軍在羌氐異族中聲望顯著,與大司馬在伯仲之間。
將來若無驃騎將軍坐鎮長安,朝秦暮楚之羌氐異族,難免不會心生二意。”
在進一步肯定了糜旸的顧慮后,蔣濟緊接著又提出了他的想法
“為萬全計,臣以為不若徙戎。”
蔣濟口中的徙戎二字,成功引起了糜旸的注意。
就在糜旸要進一步聽蔣濟陳述的時候,門外的丁封卻進來匯報道
“大司馬,門外一小黃門前來,說是陛下有召。”
丁封的匯報,將糜旸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他的身上。
自劉禪登基以來,不執掌朝政的他,每日都在宮內讀書,很少會主動召見他。
而要是劉禪主動召見了,這就說明是有大事難以決斷。
意識到這一點后,糜旸連忙起身朝外走去。
在走出幾步后,糜旸又轉身對著蔣濟說道“卿可將卿之徙戎策寫于紙上,待孤回來后再仔細閱覽。”
吩咐完這一件事后,糜旸便在蔣濟的目送中離開了大堂。
大司馬府距離皇宮并不遠,沒用多久的時間,糜旸就在侍衛的護送下來到了朝陽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