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特權的糜旸,要想進入朝陽殿自是容易的很。
不一會兒,糜旸就進入大殿內,看到了坐在御座上的劉禪。
而不出乎糜旸預料的是,諸葛亮亦赫然在殿。
諸葛亮在糜旸并不意外,可張飛的出現就不是如此了。
自劉備崩逝后,張飛悲痛難以自抑,日日在靈殿內號哭。
后來雖說在眾臣的勸諫下,張飛的悲痛緩解了不少,但依然無法視事。
仔細算算,除去私下里的拜會,糜旸已有許久未在公開場合見到張飛了。
今日是什么事,讓張三爺重新出山呢
在對著諸葛亮與張飛一拜后,糜旸坐在了屬于他的位子上。
而隨著糜旸的入座,劉禪便示意一旁的黃皓將手中的奏表送到糜旸的手中。
接過奏表的糜旸,第一時間就瀏覽起奏表內的內容。
這封奏表是鎮東將軍陳到送來的。
陳到在奏表中所言的事,正是孫權遣使一事。
當然若僅僅是此事,諸葛亮一人便可決斷,但重要的是,陳到在奏表內清楚的說明,此番東吳使臣還帶來了孫尚香的尸體。
一般兩國通使為的是交好,但孫權讓東吳使者帶著孫尚香尸體來長安,為的可不是交好,而是惡心大漢朝廷了。
孫十萬,你還真是一點沒變呀。
就在糜旸心中的感慨升起的時候,察覺到糜旸看完奏表內容的張飛,登時氣呼呼地說道
“先帝尸骨未寒,孫權小兒就用此卑劣之舉,妄圖玷污先帝英名。
是可忍,孰不可忍
依我之見,管他什么使臣不使臣的,我先用長矛在那張溫身上捅上幾個窟窿,方才能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這下糜旸知道張飛為何會在今日出現了。
而當張飛話音落下后,諸葛亮便用眼神示意糜旸,讓他勸一勸張飛。
盡管東吳是敵國,可人家好端端的派出使者前來,大漢總不能做出強盜般半路劫殺的舉動吧。
況且張溫乃是江東一流的名士,若貿然殺了張溫,只會引起江東士民對大漢的反感,這不利于大漢來日的統一戰爭。
最不濟真要殺,也不能明目張膽的殺,得緩緩圖之。
得到諸葛亮的眼神示意后,會意的糜旸登時看向張飛言道
“若貿然殺害張溫,恐正合孫權之意,到那時對先帝的英名傷害更大,大將軍三思。”
勸人是一門功夫,特別是勸張飛這樣的人。
張飛并不愚笨。
縱使他不能看出孫權的險惡用心,諸葛亮也定然會為他解釋一番。
而在知道孫權險惡用心的情況下,張飛還囔囔著要捅張溫,這純粹是他心中對劉備的情感在作祟。
所以要想勸動張飛,就不能跟他講道理,要跟他講劉備。
果然在聽到糜旸的話后,張飛臉上的怒色消散了不少,也不囔著要去捅張溫了。
在穩定住張飛的情緒后,劉禪的聲音又響起
“敵國懷險惡用心遣使前來,大司馬以為當如何應對”
表兄,接下來我該怎么做,快點教我。
在線等,加急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