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場中重新恢復安靜后,糜旸將目光看向王安問道
“我不在荊州的這數年,你們的生活過得如何”
糜旸的這個問話一出,以鄧芝為首的一眾荊州文武,立即屏氣凝神起來。
同時他們心中也在不斷反思著,在過往的日子中,是否有虧待了這幫公安傷卒們。
但好在,王安接下來的回答,讓他們都紛紛松了一口氣
“好著呢。
您是不知道,雖說我們都有傷殘在身,但當地官府一直很照顧我們。
授封田畝,逢年過節的恩賞,一直都未曾斷過。
就在前年,官府還在我們的村子里,興辦了學舍呢。”
說完這番話后,王安又用感謝的語氣對著糜旸說道
“就算當地官府不照顧,就憑您的食邑,我們的生活就已然衣食無憂啦”
糜旸屢立戰功,加上劉備對他又大方,多年來糜旸的食邑足足有兩萬戶左右。
這么多的食邑,糜旸卻并未獨占。
每逢封地向糜旸匯報收入時,糜旸個人只留取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收入都被他給予了當年隨他出生入死的傷卒們。
衣食共享,這是糜旸當年許下的承諾。
當王安說到這時,糜旸忍不住用手拍了一下王安的腦袋道
“以前你大字不識一個,動不動自稱俺,現在不止這一點改了,還會用上成語了呀”
被糜旸打趣的王安,臉上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
王安的反應,引得上百公安傷卒一陣大笑。
而就在糜旸與一眾公安傷卒其樂融融的時候,鄧芝見天色不早了,于是便上前一步遙拜糜旸,對他說道
“關中與荊州路途遙遠,大司馬不如先入城中好生歇息。”
鄧芝話音剛落,還未等糜旸說話呢,王安就后知后覺地拍了拍腦袋道
“對哦,您肯定累壞了。”
說完后,王安便用左手牽著糜旸的韁繩,要親自將他帶入江陵城中。
當年公安之戰時,他就是負責為糜旸牽繩的。
而周圍的一眾公安傷卒見到王安的行動后,他們也依樣畫葫蘆起來。
當年曾為糜旸開道的公安傷卒,從一臉幽怨的糜旸親軍手中接過儀仗。
當年曾守衛在糜旸身邊的公安傷卒,從滿頭黑線的糜旸親軍手中搶過長槍。
當年
這時他們就像回到了當年一般,忘記了身體的殘缺,又忠心的履行起各自的職務。
而糜旸也樂得見到這一場面,所以他并沒有出言阻止。
在來荊州前,有大臣對糜旸勸諫道
“逆吳兵眾,六萬精卒,或許不足。”
若是那些勸諫的大臣看到這一場面,他們估計會狠狠地給自己一巴掌。
不足
恐怕只要糜旸想,只需一道檄令,荊州可全國皆兵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