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未來到鐵索橫江的區域之前,吳軍在江上是布置有一些斥候的。
但由于霧氣的遮擋,那些斥候一開始以為,出現在江面上的是同袍的戰船。
吳軍斥候之所以會有這種錯覺,除去霧氣及草人的影響外,還因為荊州水軍殘破的觀念,早已經深入到每位吳軍的心中。
在每位吳軍看來,籠罩在迷霧中的大型“戰船”怎可能會是荊州所擁有的。
錯誤的判斷,讓吳軍斥候對那些“戰船”的到來,不僅不感到畏懼,反而有些還主動迎了上去。
不過再大的錯覺,在來到身前后,也會瞬間被戳破。
只是到了這一步,吳軍斥候再反應過來,又有什么用呢
當最后一位前來詢問的吳軍斥候,被箭矢射中跌入水中后,憑借著腦中的記憶,魏延知道最大的考驗要來了。
若魏延沒記錯的話,前方的水域中有著許多吳軍布下的,用來扎穿船底的鐵錐。
隨著木筏順流而下的快速行進,不久后數十只木筏,就進入到了布滿鐵錐的區域中。
而就在魏延在擔憂的同時,身處在木筏上的魏延,只感覺到腳下的木筏好似在水中碰到了什么堅硬的物體而有所停頓,但很快那種停頓感就消失無蹤。
數十只大型木筏,繼續順利的朝著州陵城的方向前進著。
見腳下的大型木筏,并未被水中的鐵錐捅穿,不止魏延,木筏上的每位漢軍臉上都露出驚喜的神色。
頓時一陣陣歡呼聲,在數十座木筏上爆發開來。
大司馬到底是怎么想到的,這樣竟然真的行
木筏上諸位漢軍的歡呼,既是為了慶祝糜旸的計策成功,亦在慶祝自己不用冒著生命危險下水。
他們都知道,自己是糜旸派出的先鋒軍。
而為何先鋒軍,要求是每位士卒都善水呢
這是糜旸為今日之事,下的一個保險。
很多本來走不了的路,是可以用人命填出來的
木筏上的每位漢軍,都知道自己的另一個使命是什么,他們是不介意為糜旸去死的,但如果不用死,又有誰會不高興呢
熱烈的歡呼聲,順著朦朧的霧氣,漸漸飄蕩到了后方的糜旸耳中。
昨夜出征的不只是魏延。
聽到耳邊傳來的歡呼聲后,糜旸覺得已經不需要等待魏延的匯報了。
糜旸的嘴角露出笑意,他朝著身旁的丁封點了點頭。
得到糜旸的丁封,連忙揮舞起手中的令旗。
而當丁封手中的令旗揮舞起,很快后方的數千只小舟上,也有人舉起色彩斑斕的令旗回應著。
不錯,就是數千只小舟
誠然,赤壁一戰讓荊州水軍幾乎一蹶不振。
誠然,荊州多年的戰亂,亦讓大漢一直無法建造出許多大型戰船。
但荊州的小型船只卻是不少,特別是糜旸下令征集了荊州漁民的船只后。
要是正面與吳軍水軍對抗,小型戰船縱使再多,也不可能敵得過吳軍高大的樓船。
可在糜旸的苦心謀劃下,現在的吳軍滿門心思都放在公安上,又哪來精力派出樓船來阻擊漢軍
而在不擔心受到吳軍戰船阻擊的情況下,小型戰船卻有著一個相當大的好處速度奇快
當數千只小舟上的漢軍,都收到來自糜旸的命令后,幾乎是一時間,江面上的數千只小舟齊齊揚起了帆。
數千只帆在寒風中,發出獵獵作響的破空聲。
隨著宛若贊歌的響亮破空聲響起,數千只漢軍戰船宛若離弦的箭一般,朝著州陵的方向快速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