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延率漢軍登岸后,本來在岸上指揮陣型的潘璋,就連忙率軍逃回了城中。
太快了。
潘璋有想過,糜旸有可能可以破解鐵索連江的阻礙。
潘璋也想過,漢軍會第一時間對州陵港口發起進攻。
但潘璋沒想到的是,漢軍的速度會那么快。
今日的漢軍,就像餓了許久的虎狼一般勢不可擋。
而在逃回前見到的那兩面血幡,更讓潘璋想來便心驚不已。
接下來該怎么辦
膽戰心驚的潘璋,不由得私下思考起這個問題。
目前州陵城中,吳軍尚有數千。
憑借數千的吳軍,似乎抵擋住漢軍一時不是問題。
更何況州陵與公安相距不遠,只要他能抵擋得住幾日,也許就能等來陸遜的援軍。
但這個想法出現在潘璋的心中,卻并未給他帶來多大的安全感。
概因性格高調的魏延,在上岸后曾高喊過一句話
“天策持后,吾仗刀爭先,雖百萬眾若我何”
魏延能喊出這句話可以理解,畢竟今日之戰,他的勇武的確起到了很大的關鍵。
驕傲一下,不過分吧。
而他的這句話在喊起來后,也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大部分漢軍的擁躉。
可魏延不知道的是,正是他的這句話,才是潘璋直接逃回城中的最大誘因。
因為這句話明白指出了,今日率軍攻打州陵港口的主將,其實是糜旸
自公安之戰后,糜旸的精力都放在了對付魏軍上。
可數年的不再接觸,卻并未讓糜旸在吳軍中的威名有所減少。
特別潘璋是參加過公安一戰的
城內有數千吳軍,或許可抵擋住魏延,但能擋得住糜旸嗎
潘璋不敢用自己的生命,為這樣本就不大的可能性做保證。
只是潘璋卻也不敢直接放棄州陵城。
要是州陵城被糜旸收復,那么在荊州境內的近十萬吳軍,后路可就捏在糜旸的手中了
這不敢,那不敢,讓一向性格暴躁的潘璋,難得的變得優柔寡斷起來。
可接下來城中發生的一件事,卻讓潘璋頃刻間做出了決定。
州陵城,作為糜旸事先要給吳軍的一道誘餌。
城內自然被糜旸事先布置了許多司聞曹人員。
吳軍在港口的慘敗,瞞不過在城內的他們。
而在知道這件事后,他們亦很快發揮起自身的作用起來。
漸漸地就在潘璋逃回州陵的數個時辰后,許多蠱惑人心的謠言,開始在城內瘋傳著。
那些謠言中,有一條最為致命。
“大司馬已至公安城外,并下達命令,誰能收復州陵者,可封侯”
當潘璋聽到這個“謠言”時,鼻子都快被氣歪了。
這“謠言”,咋能傳的這么真呢
可潘璋知道,現在不是追究這一點的時候。
現在重要的是,該怎么應對這條“謠言”在城內傳播開后的后果。
眾所周知因王洪之死,州陵城內的士民對吳軍是很不滿的。
以往形勢在吳軍,那么縱使州陵士民有再多不滿,最多私下里發幾句怨言,也不會拿出什么實際性的行動來對抗吳軍。
但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