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剛經歷一場大敗,在州陵士民心中威望顯著的糜旸又親至州陵城外。
在這兩個重要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州陵士民是不大可能繼續“無奈侍賊”的。
更何況,還有個封侯的巨大誘惑在那里。
外有強敵壓境,內有人心不軌,這樣的城,潘璋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守。
最后在劇烈的思想斗爭后,潘璋決定相信糜旸的能力。
在漢軍剛至州陵城外的當夜,潘璋就帶領著百余親衛,偷偷打開城門朝著公安的方向逃去。
潘璋本以為他的行為,是既快速又神不知鬼不覺的。
可當潘璋逃到一條小路中時,周圍突然出現的一幕,卻嚇得潘璋直接從馬上跌落下來。
只見隨著一聲鼓鳴,周圍的山林中瞬間出現了許多火光,將這處山林照的宛若白晝。
而當眾多火光出現后,呈現在潘璋眼中的,是從山林走出的一批又一批漢軍。
不止山林中,就是在潘璋的前路方向,亦有著大量的漢軍出現。
司聞曹的鼓動,真正目的不在于讓州陵城被漢軍從內部攻破,而在于引發守城吳將內心中的惶恐。
今日糜旸之所以要魏延,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州陵港口,為的也是要最大程度上,加重州陵守城吳將心中的恐懼。
當逃命的潘璋被眾多漢軍包圍之際,證明著糜旸的攻心之計成功了。
跌落馬下的潘璋,很快就掙扎著從地上爬起。
爬起后的潘璋,看著周圍越來越逼近的漢軍,臉上的惶恐之色越來越濃。
他沒想到,自己都這么果斷的逃命了,竟然還能中糜旸的埋伏
可潘璋又想到,縱使他不逃,難道守備孤城的他就能逃得生天嗎
或許有些事,在漢軍突破鐵索橫江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
負責率軍埋伏這條山道的,是魏延的副將柳隱。
經過身旁吳軍俘虜的辨認后,柳隱確認了被他包圍的吳將正是潘璋。
確認潘璋的身份后,柳隱興奮地搓了搓手掌。
突然受到糜旸賞識的柳隱,近來在軍中一直有著福將的稱呼。
原本柳隱對這種稱呼,是有些不滿的。
堂堂男兒,應當靠自身本事揚名,靠虛無縹緲的福氣算怎么回事。
可這時,柳隱卻不這么想了。
州陵通往公安的山道不止這一條,可偏偏是他埋伏的這條山道遇到了潘璋。
這不是福氣是什么
有福氣的感覺,真好。
搓完手掌的柳隱,在左右的簇擁下走上前,對著尚在惶恐中的潘璋斥道“潘狗,你已被我軍包圍,何不早棄械”
柳隱中氣十足的怒喝聲,在山林中久久飄蕩不停。
他的怒喝聲,讓潘璋從惶恐中驚醒。
那名漢將,是要勸降嗎
想起自己身為孫權的潛邸之臣,孫權對自己一向不薄,潘璋就感覺自己好似受到了侮辱。
以孫權對自己的恩情,自己豈能做出背叛他的事
這名漢將在看不起他
可就在潘璋想憤怒拒絕的時候,潘璋又想到,他可以死,可今夜跟隨他的百余親衛呢
要是為了百余親衛不被戕害,而選擇暫且被敵軍“所俘”,這樣的舉動雖不符合忠義,但卻彰顯了情義。
世人應該是會理解的吧。
此情此景,與當年的于禁何其相似。
有著好榜樣于禁在前,潘璋心中很快就改變了想法。
他昂起頭,麻溜地將腰間的配刀解下扔在地上,并同時下令身后的百余親衛照做。
當完成這一切后,潘璋看向柳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