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斧斗士毫無懸念地上當了,他只看見羅德剎那間就逼近自己,腦子根本來不及思索,只有身體憑著經驗依據對方的眼神動作判斷少年要進行一下側向劈砍理智上雖清楚那把木劍即使砍中自己也沒法造成大傷害,身體卻還是本能地后退一步,靠直覺橫舉長斧
之后,他就只能任羅德宰割了。
少年在最后一刻翻轉手腕完美實現了預想中的變招,木劍在瞬間完成了讓人目眩的換位,本該撞上斧柄崩斷的它沒有出現在被預判的位置,反倒像有生命般隨著持有者的一個閃身躲避來到了敵人身側羅德握緊它,身上泛起銀白色的斗氣光暈,對處于僵直而來不及防守的敵人發起了一次必中的攻擊。
在殺傷力能夠保證的前提下,挑選武器遵循越輕越好的原則。
這條公認的常識重點是在后半句,但前提也絕不可忽視保證殺傷力。
殺傷力由什么決定很多,但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動量,而動量由質量和速度決定,在不考慮材質形狀和攻擊部位等其它因素的情況下,揮動武器的速度越快,武器越重,能造成的殺傷力也就越大。
羅德此刻拿著的玩具木劍是一個極端它很輕,輕到羅德可以用它輕松挽出一個對腕力要求極高、很多人練一輩子也難以學會的佯攻假動作,但也正因為它太輕,無論羅德怎么拼命揮動它也沒法對身披厚實皮甲戴著頭盔的對手造成可觀傷害。反而是對面的“審判官”們,無論是長柄雙刃戰斧還是戰錘,都不是身上那件因其貌不揚才幸運地沒被搶走的蛛絲內衣可以抵擋的。
他解決武器問題的辦法,就是在佯攻成功騙取持斧斗士作出錯誤抵擋動作的瞬間,側踏步一個旋轉閃到絕佳攻擊位置,雙手握住木劍柄,朝對手身側皮甲間的縫隙用力捅進去。
木劍既不能承受劇烈碰撞,也無法接受斗氣灌注,所以羅德選擇了捅。
這下捅得如此之正,木劍承受的力道精準地作用在劍刃橫截面的中心點上,這樣的受力方式讓它造成的傷害極大來源于羅德的推動而非自身慣性,完美地回避了自身脆弱又太輕的缺點。在羅德一身怪力推動下,整截木劍都深深刺入斗士體腔,不知有多少內臟在這一捅之下受創破裂,壯漢渾身力氣仿佛漏水袋一樣從傷口傾瀉而出,武器脫手、慘嚎著倒向地面。
人群發出尖叫,一部分是吃驚,一部分是喝彩單純地為技藝和身手叫好。然而場中手持戰錘的胖子已經反應過來沖向少年,雙持幽藍匕首的瘦小男子也悄無聲息自羅德身后逼近。擅長單打獨斗的他們做不到互相配合支援,但趁著隊友倒霉尋找戰機的本事卻是個頂個地好其中匕首男顯然屬于高敏捷型戰士,后發先至早胖子一步靠近羅德,手中兩把匕首閃爍著詭異微光,朝少年的背后插去。
來不及拔劍,羅德毫不猶豫地松開手握的劍柄,干凈利落地放棄了插在斧斗士體內的木劍,以快得令人目眩的速度轉過身來,恰好與正發起偷襲的持匕斗士四目相對。后者驚訝地發現“國王刺客”的眼神鎮定自若,毫無慌亂驚懼反帶著一絲戲謔和不屑,像是已經勝券在握,又像是就等著自己這次攻擊。
丟失最舒服的背刺位,又被少年盯得渾身發毛,感覺不對勁下,持匕斗士果斷放棄了這次攻擊腳下一蹬止住前沖之勢,揮舞著匕首腰腿發力便要退開。
然后他被抓住了。
沒錯,字面意思上的被抓住了羅德閃電般出臂,雙手穿過匕首的寒芒就這樣硬生生用雙手鉗住了持匕斗士的雙腕,把他的后撤截停扼殺在半途。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