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桶空間有一個大孔,它周圍有小孔,小孔上穿著麻繩,固定一大塊皮革。
鐵桶沉入水中,水流頂開皮革,流入桶中。
鐵桶被提起時,水流壓著皮革,堵住這個孔,不會流出去。
蘇河看到這個鐵桶,他想起前世,自己在農村老家見識到的壓水井。
自流井這么大井口,只能擺下一個轆轤。
但用壓桿水井,可以放三個左右,壓水井汲水的速度非常快。
壓水井制造簡單。
蘇河立刻畫出壓桿水井的草圖。
姜之魚看到這個壓水井,道:“蘇統領,您畫的水井示意圖,我能看明白。
但它需要連著一個管子,我們用什么管子連到鹽井里。”
蘇河點點頭,道:“你一眼就看出重點,必須要保證這根管子,有一定的氣密性。”
他沒有說明壓水井的原理,姜之魚等人也聽不懂。
這是通過制造局部真空,利用大氣壓把鹽井里的鹽鹵汲取上來。
“連接的管子,最好是鐵管。
但自貢府這里的工匠,沒有機床加工無縫鐵管。
他們也沒有辦法切削鐵管形成螺紋,讓鐵管可以擰緊。
只能用竹子試一試,盡量把縫隙堵死。”
蘇河說完,讓吳誠安排工匠,制造出來壓水井。
他們等待壓水井制造過程,蘇河交代姜之魚,鹽業改革的方案。
蘇河設計的鹽業改革,就是食鹽專賣制度。
除了鹽業公司,任何人不準從事食鹽制造和大規模銷售。
食鹽在工廠出廠之前,由稅務局征收全部鹽稅。
食鹽流通販賣過程,不需要再征稅。
食鹽銷售是專賣制,鹽業公司把食鹽運到各府統一銷售。
食鹽的末端銷售,可以讓雜貨鋪和小商販加入進來。
他們直接去各府鹽業公司采購食鹽。
食鹽生產和銷售,全部由秘書處下轄的鹽業公司負責。
食鹽這種天然帶有壟斷性質的產業,蘇河不會放開民營,統一由官辦公司掌控。
姜之魚聽到蘇河說完,高興的說道:“蘇統領的意思,我們鹽業公司完全掌握食鹽制造和銷售。
每產出一袋鹽,就要交一部分稅。
剩下的錢,我們都留著擴張公司。”
蘇河眼睛一瞪,道:“想什么美事,除了交稅的錢。
鹽業公司掙的錢,九成要上繳,只有一成留下發展。”
蘇河交代鹽業公司,食鹽的銷售價格。
為了讓百姓吃的起鹽,規定鹽價為2枚銅幣一斤。
所有地區,鹽價統一,這是銷售價。
零售價最多也不會超過5枚銅幣兩斤。
食鹽這種大宗商品,蘇河采用薄利多銷的策略。
這么低的鹽價,統領府算上稅收和上繳利潤,每年能從鹽業公司,獲得的至少三百萬兩銀幣。
販鹽太掙錢,蘇河抄出來的現銀,有一多半都是從四川鹽商家里抄出來。
鹽業公司的利潤,足夠他建立幾百所小學。
鹽業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機制臃腫橫行。
百姓起碼能吃到低價鹽,官府也能收到大額稅收和鹽業公司上繳利潤。
只需要派遣幾名監察御史,把所有的人抓起來,全面清理鹽業公司。
鹽業一旦交由鹽商負責,會更加嚴重,蘇河一分錢也收不到,全肥了某些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