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壯聽到潘宏才的話,他高興地說道:“潘祝師,你了解的很透徹。
陛下的意思就是這樣。”
李大壯送走潘宏才,他親自書寫奏疏。
他在奏疏之中,詳細介紹對第七軍在朝鮮戰爭,各個戰役的表現。
他最后寫明,他對于朝鮮接下來處置的建議。
李大壯把他的奏疏專門交給參謀部郵政司,呈遞給通政司。
他走出朝鮮王宮,看到朝鮮王宮外面,跪著一排人。
看他們的打扮,這些人不是朝鮮的兩班貴族。
朝鮮兩班貴族,基本上都牽扯到偽王桉件中。
他們最終的下場,那就是被流放到大華王朝各地。
這些人的打扮,也不是種地的農民,他們應該是寒門子弟。
“上朝的天使,朝鮮王國不可一日無君。
上一任朝鮮國王李淏死于亂軍之中。
他的子嗣又被偽王處死。
我們應該從李氏遠支之中,迎回一個人,擔任朝鮮國王。”
李大壯看著這些人的說法,他澹澹的說道:“李淏向我們大華王朝借款三千萬兩銀幣。
現在李淏陣亡軍中,他無法償還這筆貸款。
我們大華肯定要收繳李淏貸款的抵押物。
其中朝鮮王宮,就在抵押物當中。
哪個人想要當朝鮮國王,他要先償還三千萬兩銀幣,我們才會考慮支持他。
在沒有還清這筆錢之前,朝鮮的政務由大華代管,用以償還這筆錢。”
李大壯這句話一出口,這些讀書人立刻啞口無言。
他們都知道李淏通過大借款,才能邀請到大華軍隊消滅后金勢力。
這可是三千萬兩銀幣,這是賣掉朝鮮的價格。
他們連三千兩銀幣都拿不出來。
李大壯說出這句話,只是借口而已。
真有人家里藏了好幾座銀山,能償還這筆數額龐大的資金。
三千萬兩銀幣,只是本金而已,還沒有計算利息。
只要這筆錢大華王朝不想收,誰都還不上這筆錢。
李大壯走在朝鮮大街上,他不時看到有士兵,從一些高門大戶家里抓住人。
他們經過程序極為簡單的審判,被判處流放。
第七軍抽調一支軍隊,專門負責押送這些人,到達指定地點。
4334年公元1637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蘇河在乾清宮召開御前會議。
“這是除夕和元旦假期到來之前,今年的最后一次御前會議。
我收到了曹國公李大壯的奏疏。
奏疏前面的內容,是介紹朝鮮戰爭的始末。
這個會由軍政部和軍法部核實之后,給第七軍將士們表功。
我專門讓人把奏疏后面的建議抄寫下來,交給眾位愛卿討論。”
乾清宮的文武官員,他們都仔細李大壯這份奏疏。
他們讀到奏疏內容時,很多人的眼睛都瞪大。
蘇熊小聲滴咕道:“李大壯要有這種本事,我把腦袋擰下來給他當球踢。
他在指揮軍隊作戰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天賦和一種對勝利的執拗。
他在政務上有這種見解,那他就不是軍中有名的莽人。”
其他人聽到蘇熊的滴咕,他們完全沒有在意,也只有蘇熊會感到驚訝。
只要稍微接觸過政務,就知道李大壯只是一名轉述者,還不是一個合格的轉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