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壯也是在吐槽,他正在搞的這些制度安排,簡直比行軍打仗還累人。
“潘祝師,你身上的擔子,還沒有段參謀長重。
朝鮮現在政務只有兩件事,一個是開倉放糧,穩定朝鮮的局勢。
另一個是對建奴和朝鮮勢力進行清算。”
潘宏才坐在李大壯對面,他無奈地說道:“開倉放糧很簡單,有當地的寒門子弟協助我們。
其他工作前期進展的很好,軍長你就派人開始瞎搞,這才導致事情有些混亂。”
潘宏才先吐槽了一句,隨后討論他做的事情。
開倉放糧沒什么好說,這是爭取民心的有效手段。
對于建奴的處置,這完全有利可循,軍法部的官員,充當大理寺官員,他們判得速度很快。
他們在朝鮮對于建奴的判罰,只需要參考魏國公蘇虎在沉陽城的做法。
無論是八旗的真韃子,還是朝鮮八旗的假韃子。
只要手上有漢人的血桉,那沒有什么可爭議,直接判處槍決。
對于其他人的處置,參考蘇虎的做法。
該流放的流放,該閹掉的閹掉。
潘宏才說道:“關于建奴勢力,我已經全部處置完。
連正在吃奶的娃娃福臨,他是黃臺吉的兒子,建州女真部落貴族出身。
小孩子不知道痛苦,直接被閹掉,一了百了。
建奴的那些人,如果能挺過感染這一關,他們就變成一名真太監。
關于朝鮮勢力的清算流程,我怎么看得不太明白。
我們清算朝鮮偽王勢力。
幾乎所有的朝鮮讀書人和官員,都屬于偽王勢力。
我原先的想法,是找出幾個典型判處流放。
愿意與我們合作的人,給予他們一定的利益。
通過這種一拉一打的手段,就能輕易掌控朝鮮的局勢。
軍長,你派過來的軍法官。
他簡直太無情,就是一個蓋章的機器。
他竟然把一個大家族,兩千多人全部被判處流放。”
李大壯聽到潘宏才提出這個問題。
他笑著說道:“這可不是我想出的辦法。
陛下交代我,最起碼要通過各種手段,轉移出朝鮮五分之一的人口。
轉移出去的人,最好都是當地有勢力的人。
防止他們互相勾結,影響大華王朝在朝鮮地區的統治。
以流放的名義,派往東北、塞北、西南、烏思藏、臺灣、琉球等偏遠地區。
陛下明顯對國內流放犯人的速度不滿意。
朝鮮這些統治階層被流放出去。
空余下來的土地和資源,也能讓我們收買人心。
國內其他地方,會持續向朝鮮這里流放漢人。”
潘宏才聽到李大壯這么說,他流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軍長,你這么說我就懂了。
陛下想要完全掌控朝鮮的局勢,肯定要先把朝鮮之前的勢力清理出去。
他們都屬于支持朝鮮偽王的勢力。
只要這些兩班貴族和地主,全被我們清理出朝鮮。
朝鮮只剩下很多大致不識的百姓。
他們只知道自己縣城周邊的情況。
這些人對于自己屬于哪國人,根本就沒有清晰的認知,他們比較容易治理。
等到過去一兩代人,已經形成既定事實,朝鮮將會成為我們穩固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