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的廠房是磚混結構的平房。
蘇河帶人走進工廠,工廠的管事立刻迎出來。
他剛想行禮,看到楊文才之后,立刻躲閃到一邊,把工廠的介紹工作,交給楊文才。
楊文才作為向導,帶領眾人走進紡織車間。
“陛下,您站在這里,視野非常寬闊。
工廠的管事,平時也站在這里,監督紡織工人工作。
太過靠近工業,我怕紡織機器出現機械故障,傷到陛下和眾位大人。”
蘇河帶領眾人,站在視野開闊處,觀看著紡織工廠內勞作的女工。
他向楊文才詢問道:“紡織廠全部都是女工嗎女工的工資怎么樣她們勞動強度高嗎”
他看著紡織廠內的女工,臉上露出了笑容。
女人也能參與到工業之中。
大華王朝本來就富裕的人口,又有一大半能被工業利用上。
女人能自己掙錢,這也有效擺脫了人身依附關系,那將給社會帶來極大的變革。
蘇河絕不允許,占據人口一半的女人,被排斥在工業體系之外。
楊文才聽到蘇河的詢問,他立刻回道:“陛下,操作紡織機器的工人,主要是女工。
紡織是一個細膩的活計,經過培訓的女工,她們速度快,質量還更好。
一名熟練的工人,男人的工錢是每個月三到五兩銀幣,女工工錢是每個月二到三兩銀幣。
女工比男工更加便宜。
工廠為了節約成本,能用女工的位置,都盡量使用女工。
紡織車間絕大部分工人都女工,鍋爐房和搬運工,他們都是男工。
這家工廠實行三班倒,人修機器不修的模式,每個班組工作八小時,勞動強度不算高。”
蘇河聽到紡織女工這個工資,他比較滿意。
每月二兩銀幣,以現在的糧食價格,足以讓一家五口人吃飽飯。
他看向紡織廠內的機器和動力結構。
工廠的動力結構,與之前大同小異。
工廠內的紡織機器,都是由一根天軸帶動,通過皮帶與機器相連。
但這些紡織機器,與蘇河初次見到的機器,模樣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他看著這些機器的效率,與初代機器相比,至少提升了三四倍。
“這些機器更先進,它們織布的速度太快了。”
楊文才肉痛的說道:“這是瑞勇牌紡織機,已經是第七代紡織機。
一臺紡織機價格,就高達八萬兩銀幣。
這一個工廠,一共有三百臺紡織機,每五臺紡織機,就需要配備一臺蒸汽機。
這一個工廠只是機器投資,就需要五千多萬兩銀幣。”
楊文才說出這個巨額的數字,震撼了隨行的很多官員。
大華王朝今年的歲入,也只不過是五千萬兩銀幣,這一家工廠僅是機器就投資了五千萬兩銀幣。
海軍部長李青木小聲詢問少府令李天魁。
“一家紡織廠,投資就五千萬兩銀幣,你們少府那么多紡織廠,這是投資了多少銀幣。”
他在心中盤算著,五千萬兩銀幣,這能建造多少艘戰列艦。
皇家海軍和皇家陸軍,每年為多拿幾十萬兩銀幣的軍費,爭的面紅耳赤。
沒想到這些商人,建設一個工廠,只是機器投資,就花了五千萬兩銀幣。
李天魁苦笑道:“李大人,我們少府的紡織廠,連這個紡織廠十分之一的規模都沒有。
全國有這個規模的紡織廠,一共也只有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