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為府一級,府一級缺少很多相關的衙門,不可能獨立治理一個地方。
把這些衙門補齊,又破壞了現在的制度。
臣建議無論怎么劃分,最好別破壞現行的制度。
新領土和中原的制度不一樣,不利于兩地官員的調換。”
文武百官爭論不休,有人支持以原來的國家為單位,劃分成省一級,有人支持拆分成大量的府。
支持每一個方案的人,都有著不容拒絕的理由。
首相王仲策,聽著這些人的爭論,他思考著自己的思路。
他把準備拿出的地圖,放在桌子用橡皮擦拭,微調幾個府所屬的地方。
王仲策調整好后,他立刻站起身道:“陛下,南洋地區,我們治理的很好。
臣建議效彷南洋,成立總督府。
新領土沒有治理好之前,可以實行一些特別的制度和法律。
等到這些地方治理好,再撤除總督府,成為普通的省份,派遣巡撫治理。
臣相信有十幾年的緩沖,我們一定能治理好這幾個總督府,把它們變得和中原地區一樣。”
王仲策說話的同時,把他劃出的總督府疆域展示出來。
一共有五大總督府,東倭總督府、交趾總督府、暹羅總督府、緬甸總督府、東印總督府。
李鳳鳴看著王仲策畫出的地圖,他對于地圖最熟悉。
哪怕是祁候蘇山即將奪下來的東印地區,他都非常熟悉。
李鳳鳴指著這份地圖詢問道:“王首相,我看到有一些府位置不太對。
本該屬于交趾的府,卻納入暹羅的疆域。”
首相王仲策笑著說道:“李都督觀察的很仔細,我就是故意這么做。
例如徐州府,文化習俗都接近山東,卻劃給了江蘇。
南陽府文化習俗都接近湖北,卻劃給了河南。
這就是地緣政治,把邊疆軍事意義極為重要府,劃給鄰近地區。
這樣哪怕是一個地區發生叛亂,他們也有著天然的缺陷,利于朝廷大軍收復。
我的想法就是以國內這些情況為依據。
現在某個總督府,突然接納一個與他們習俗完全不同的府。
這會在總督府內,造成很大的爭端。
有了這些人為的爭端,一定能把這個總督府叛亂的機會,降到最低。”
皇帝蘇河聽到首相王仲策的安排,他不由自主的鼓起掌。
王仲策這個想法,被后世有攪屎棍之名的英吉利,發揚到極致。
他們從殖民地撤出時,留下了很多有爭議的地區,讓這些地區數十年都不安寧,無法擺脫英吉利的掌控。
王仲策這個方案,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皇帝蘇河看著這個地圖,補充道:“其他四個總督府都做出這種安排。
東倭總督府也不能獨善其身,東南部的島嶼,全部劃歸琉球管轄。
北部的蝦夷島,交給遼東管轄。
遼東鯨海府的朝鮮人,大量移民到蝦夷島。”
新領土疆域劃分清楚之后,相應的制度也類似南洋總督府,作出細微的調整。
蘇河立刻就任命五位總督,東倭總督李知恒,交趾總督陳貞慧、暹羅總督楊寶森、緬甸總督劉志勇、東印總督馬蘅。
這五位人選,只有李知恒沒當過地方官,但他是最熟悉東倭情況的人選。
他又死守大使館,堅持了一天時間,成為全國知名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