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都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至于其他幾位,那都是在官場沉浮數年的官員,又前往各地冒險。
官場上有人哪怕是嫉妒,那也只能嘲笑自己,沒有拼搏的膽量。
首相王仲策站起身說道:“陛下,內閣會協調吏部,盡快把各大總督府需要的官員安排到位。
吏部同時會派遣官員,考察投降的當地官員,對他們擇優錄用。
這五個總督府,除了派遣總督之外,是否像國內一樣,增設布政使和參政,協助總督處理政務。”
皇帝蘇河吩咐道:“增設布政使,總督府在相關制度,與中原地區有些差別,但也不能差別太大。
南洋總督府和呂宋總督府再換總督時,一同安排布政使等職務。”
大方向確定,文武百官們根據南洋總督府的經驗,一條條補充治理這些地方的相關細節。
蘇河看著地圖,補充道:“朕翻看軍報和陳貞慧總督匯報的情況。
朕很贊賞陳貞慧總督的做法。
他利用北越與南越的分歧,用南越人治理北越,北越人治理南越。
這種方法,能極大減輕我們治理這些地方的難度。
我們的官員不用直面百姓,把當地百姓的恨意,全部轉移到這些官員身上。
各大總督府,應該學習這個方法。
例如用暹羅人官員治理緬甸,朝鮮人官員治理東倭。”
文武百官一副受教育的表情,他們連忙記下皇帝蘇河的吩咐。
皇帝蘇河繼續說道:“各地的族群矛盾,也值得我們利用。
比較突出的族群問題,緬甸總督府有緬族和孟族,這兩族之間的矛盾,很難調和。
我們的官員,也不用調和這些矛盾,還要強化這些矛盾。
還有我剛才說的北越人和南越人,他們的習俗都不同。
當地官員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展現出他們不一樣的地方。
這有利于我們的統治。
族群矛盾不大的地方,要人為制造矛盾。
例如東倭總督府,他們的文化習俗都差不多。
王公貴族和武士,他們有著自己的姓名和傳承,可以人為把他們分成倭族。
東倭的百姓,連屬于自己的姓都沒有,可以人為把他們分成和族。
這樣分化后,經過幾代人,矛盾就不可調和。
這些地方就無法形成合力,反抗我們的統治。
東印總督府,要尊重他們的習俗,尊重種姓制度。
我們漢人成為地位最高的婆羅門,與高種姓一同治理這個地方。
朕要特別強調,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用漢文化同化這些人,千萬不要忘了這個最終的目標。”
皇帝蘇河講述自己的想法之后。
他又向內閣提出,五大總督區設省的要求,漢人要占到總人口的一半。
無論是漢人移民,還是歸化的漢人,都可以算是漢人。
當地漢人的占比和總數量,將是朝廷考核總督功績,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御前會議結束,首相王仲策變得非常忙碌。
他要根據御前會議通過的方案,還有皇帝蘇河提出的要求,細化出官員可執行的政策。
內閣和六部就像上了發條一般,雪片一樣的文件發向各地。
全國很多人,都為吞并新領土,做出他們的貢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